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作品,名为《览卷赠张山人》。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自诩,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五字谁能摘?一枝犹未攀。” 这两句开篇即提出一个问题,似乎是在询问何人能够领略这难以触及的一枝高洁之物。这里的“五字”可能指的是诗中的每一字,每一词都承载着深意,不易被人理解。而“一枝犹未攀”则表达了一种对高远之物的渴望与追求,还未能真正把握。
“始知无价玉,出自有名山。” 这两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将难以触及的“一枝”比作珍贵如同无价之玉,而这玉石出自声名远播的大山。这里的“始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高洁品格或境界的深刻理解。
“春静烟花秀,夜深风月閒。”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在春天里,万物复苏,花朵在清新宁静中盛开;而到了夜晚,风轻轻吹拂,月光洒落,一切都显得格外寂静和悠远。这些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尘世、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
“如何恃高节,垂老住云间。”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诩与决心。他问自己如何能够坚守自己的高尚品格,并在年岁渐长时依然选择居住于云雾缭绕的山中。这里“恃”字意味着倔强、不屈,而“垂老”则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展望,显示出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执着与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精致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自诩以及他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