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乡园游好五首

伏枕花频改,登楼月乍圆。

宦情疏病后,世事得愁先。

才已金门隐,名非白雪传。

新诗酬偃蹇,三叹暮云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此诗《寄怀乡园游好五首》中的一篇,由明代诗人宗臣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卧病在床时对家乡和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伏枕花频改”,诗人以花易败比喻自己的身体状况,暗示因病卧床,时光流逝,岁月更迭,形象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登楼月乍圆”一句,通过登楼望月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独的氛围,月圆之夜,本应是团圆之时,但诗人却独自一人,更加深了对家乡和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宦情疏病后,世事得愁先”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和世事的复杂情感。病愈之后,官场的琐碎事务和人情世故让诗人感到疲惫和忧虑,这与病痛后的轻松形成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才已金门隐,名非白雪传”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自我评价与社会认可之间的落差。“金门”常指朝廷或官府,此处暗喻诗人的才华并未得到应有的赏识;“白雪”典出《史记·滑稽列传》,比喻高洁的名声,诗人感叹自己的名声并未广为人知,表达了对自身价值未能得到社会认同的遗憾。

最后,“新诗酬偃蹇,三叹暮云前”两句,诗人以创作新诗来回应内心的不平和挫折,同时在暮云前三叹,既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通过诗歌创作,诗人试图寻找心灵的慰藉和释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情感和外界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友情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动人。

收录诗词(772)

宗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字:子相
  • 号:方城山人
  •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 生卒年:1525~1560

相关古诗词

有寄

忆尔辞燕甸,逢人赋楚骚。

芙蓉千水暮,薜荔万峰高。

秋月惊纨扇,寒云落布袍。

愁心不可问,孤雁滞江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赠别吴子

问尔何年至,还能几日留。

尊开朱雁夕,心折紫萸秋。

岁月余孤鬓,关山任敝裘。

鱼竿如可饬,迟我狎江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同于鳞子与元美郊行二首(其一)

谁识冠缨者,常投水石间。

春风吹大道,紫气照西山。

松径荒难度,杨枝乱可攀。

相逢勿遽返,世路正摧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同于鳞子与元美郊行二首(其二)

去去春萝好,行行朝雨寒。

路迷频勒马,尘起一弹冠。

宛转溪园出,依稀江路看。

所嗟情不惬,无处问渔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