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寄怀乡园游好五首》中的一篇,由明代诗人宗臣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卧病在床时对家乡和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伏枕花频改”,诗人以花易败比喻自己的身体状况,暗示因病卧床,时光流逝,岁月更迭,形象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登楼月乍圆”一句,通过登楼望月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独的氛围,月圆之夜,本应是团圆之时,但诗人却独自一人,更加深了对家乡和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宦情疏病后,世事得愁先”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和世事的复杂情感。病愈之后,官场的琐碎事务和人情世故让诗人感到疲惫和忧虑,这与病痛后的轻松形成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才已金门隐,名非白雪传”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自我评价与社会认可之间的落差。“金门”常指朝廷或官府,此处暗喻诗人的才华并未得到应有的赏识;“白雪”典出《史记·滑稽列传》,比喻高洁的名声,诗人感叹自己的名声并未广为人知,表达了对自身价值未能得到社会认同的遗憾。
最后,“新诗酬偃蹇,三叹暮云前”两句,诗人以创作新诗来回应内心的不平和挫折,同时在暮云前三叹,既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通过诗歌创作,诗人试图寻找心灵的慰藉和释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情感和外界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友情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