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辟地为圃僭用老坡和靖节归田园居六韵(其一)

太湖三万顷,湖中东西山。

谋隐愧不早,欲往嗟衰年。

道南地夷旷,半占龟鱼渊。

断岸连疏村,浮云栖平田。

得此愿可酬,不啻湖山间。

瞻彼闵子巷,卜居千载前。

犹存六七舍,古柳生青烟。

邻曲来无时,为予喜欲颠。

畴知在尘境,中有风月閒。

吾将老此乡,草木俱欣然。

形式: 古风

翻译

太湖广阔无垠,东西两山环抱其中。
遗憾未能早日归隐,如今想要前往却已年迈。
道路南边地势开阔,一半被龟鱼之渊占据。
湖边断崖连接着稀疏的村庄,浮云悠然停歇在平坦的田野。
能在此处实现愿望,胜过湖光山色间的任何享受。
遥望那闵子巷,千年前人们曾选择安居。
巷中仍保留着六七座房屋,古柳下升腾着青烟。
邻居们不时来访,为我的到来欣喜若狂。
谁能想到,在这尘世之中,仍有如此宁静的风月。
我将终老于此地,与草木一同欢欣。

注释

三万顷:形容太湖面积广大。
东西山:指太湖周围的山峰。
谋隐:打算隐居。
愧不早:后悔未能早点隐居。
夷旷:平坦开阔。
龟鱼渊:比喻清澈的水域。
断岸:湖边的悬崖。
卜居:选择居住地。
六七舍:六七间房屋。
风月閒:清风明月的闲适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晚年隐逸者的心境与生活状态。太湖之广阔、湖中山峦的自然美景,成为了诗人隐居的理想场所。他对过去没有早些选择归隐表示懊恤,同时感叹时光易逝,计划中的隐居生活还未能实现。

“道南地夷旷,半占龟鱼渊。”一句点出了湖中山峦的壮丽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会。接下来的几句:“断岸连疏村,浮云栖平田。得此愿可酬,不啻湖山间。”展示了诗人对于获得这样的生活环境的满足与欣喜,以及他对这块土地的深厚情感。

“瞻彼闵子巷,卜居千载前。”这里提到的是古代贤人隐逸的故事,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尊崇。接着,“犹存六七舍,古柳生青烟。”则描绘了一种荒废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景象。

“邻曲来无时,为予喜欲颠。”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邻里间可能出现的交流与欢聚的期待和愉悦。最后,“畴知在尘境,中有风月閒。吾将老此乡,草木俱欣然。”则是诗人的自白,他认清自己仍处于世俗纷争之中,但依旧选择在这片土地上安度晚年,期待与自然和谐共生,享受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于自然美好、传统文化和个人理想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50)

叶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字:景文
  • 籍贯:吴江笠泽

相关古诗词

晚年辟地为圃僭用老坡和靖节归田园居六韵(其六)

结庐田畴间,稔步东西陌。

时哉休且休,聊以适吾适。

汗漫游难逢,崦嵫日易夕。

筱影延户深,苔晕补阶隙。

而有蛙蚓居,口腹犹役役。

顾予安一閒,顶踵蒙帝绩。

发为四时吟,吟中自规益。

形式: 古风

晚年辟地为圃僭用老坡和靖节归田园居六韵(其二)

已受鲈乡招,柴车异尘鞅。

方春融融时,红紫形梦想。

胜游计自今,乐事何曾往。

迎意引壶觞,班荆集少长。

容膝地有馀,意不在袤广。

牧竖良知心,长歌振林莽。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晚年辟地为圃僭用老坡和靖节归田园居六韵(其四)

疏牖炷柏子,日与琴书娱。

已复回商飙,凉意浮郊墟。

自成松菊趣,不杂轩冕居。

悠悠鸟脱罟,局局兔守株。

试叩塞上翁,得丧为何如。

元亮抱至道,诗发道之馀。

利名莫能束,精神游太虚。

冥想田园归,其乐无时无。

形式: 古风

晚年辟地为圃僭用老坡和靖节归田园居六韵(其五)

控驴灞桥坳,纵棹剡溪曲。

缤纷天上花,拍拍春意足。

能追兹辰欢,独许苏玉局。

憧憧市朝人,继晷犹秉烛。

野翁太无营,借暖待晴旭。

形式: 古风 押[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