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八章明本际不可得(其八)

君不见本际之中无复本,无本真际无人知。

若人无知了斯际,清净微妙不为奇。

知与无知常自尔,苦乐等同于大悲。

三界众生乃迷骛,于其实录是无为。

亦复无此无为法,强自生心是苦疲。

苦疲皆空如炎响,生灭不住不分离。

能知此心无隔碍,生死虚妄不能羁。

而此一心皆悉具,八万四千诸律仪。

亦复不堕过人法,崄巇绝危而不危。

一切法中无有法,世人遑遽欲何为?

行路难,路难心中无可看。

昔日谓言诸佛远,今知贪嗔是涅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行路难》的第八章,名为“明本际不可得”,由唐代诗人傅翕所作。全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人生的本质、苦乐、因果、解脱等佛教核心议题。

诗中首先提出“君不见本际之中无复本,无本真际无人知。”这句话以反问的形式,引出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思考,指出在生命的深处,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存在,真正的生命意义并非显而易见,需要深入探索和领悟。

接着,“若人无知了斯际,清净微妙不为奇。”强调了知识与理解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智慧的洞察,才能发现生命的清净与微妙,这并非寻常之事。

“知与无知常自尔,苦乐等同于大悲。”这一句揭示了知与不知、苦与乐之间的相对性,指出它们都是生命过程中的自然现象,而真正的慈悲之心,能够超越这些表面的差异。

“三界众生乃迷骛,于其实录是无为。”指出众生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迷失,追求无尽的欲望和执着,而真正的解脱之道在于无为,即放下执念,顺应自然。

“亦复无此无为法,强自生心是苦疲。”提醒人们,试图强行追求无为的状态,反而会陷入痛苦和疲惫之中,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苦疲皆空如炎响,生灭不住不分离。”进一步阐述了苦与乐、生与死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指出它们如同火焰的响声,既存在又瞬息即逝,无法完全分离。

“能知此心无隔碍,生死虚妄不能羁。”强调了认识到内心的真实状态,即无隔阂、无束缚,是摆脱生死轮回的关键。

“而此一心皆悉具,八万四千诸律仪。”指出内心的每一部分都包含了所有修行的法则,即八万四千法门,意味着通过内心的觉醒,可以达到全面的解脱。

“亦复不堕过人法,崄巇绝危而不危。”强调了在追求解脱的过程中,不应过于高傲或恐惧,而应保持中道,避免极端。

“一切法中无有法,世人遑遽欲何为?”最后,诗人以疑问的方式,引导读者反思,在一切法的本质中,是否真的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世人急切地追求着什么?

“行路难,路难心中无可看。”总结了人生的旅程充满挑战,内心的探索更是艰难,但正是这种探索,让生命变得丰富而有意义。

“昔日谓言诸佛远,今知贪嗔是涅盘。”表达了从过去的误解到现在的觉悟,认识到贪欲和嗔恨才是通往解脱的障碍,而非遥远的佛国。

整首诗以深邃的哲思、生动的比喻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解脱的道路以及内心的觉醒,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16)

傅翕(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九章明无断烦恼(其九)

君不见文殊妙德非为远,三障三毒即二空。

五分法身缠五阴,六入无知为六通。

四倒四果何曾异,八邪八正体还同。

七觉菩提性无别,七识流浪会真宗。

一切烦恼皆空寂,诸佛法藏在心胸。

恒将法忍相随逐,只自差舛不相逢。

诸佛如来住何所,并在贪淫爱欲中。

今劝断贪淫爱欲,但是方便化童蒙。

贪欲本相真清净,假说空名名亦空。

行路难,路难心中非是心。

寄语真修无念士,慎勿分别毁贪淫。

形式: 古风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十章明寂灭无心常行精进(其十)

君不见寂灭性中无寂灭,真实觉中无觉和。

亦复无有无知觉,清虚寂寞离方规。

法性自尔无因致,忆想颠倒性无为。

正使飘流遍三界,于其心中实不移。

无去无来亦无住,善达无住亦无亏。

诸佛世雄非尊大,三毒四倒亦非卑。

却寻缘心无所得,无缘心中缘复弥。

若欲速去无上道,无知三毒性能资。

三毒生于三解脱,七识还生七觉支。

倒心去来无有实,去来无急亦无迟。

觉诸烦恼观前境,但自惩心而却推。

心本无根何有本,六尘五欲不能拘。

行路难,路难微妙甚希奇。

昔日殷勤勇精进,不知精进背无为。

形式: 古风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十一章明法身体用自在(其十一)

君不见大士自观身中法,身是如来净法身。

虚空往还最迅速,独脱自在不由人。

出入毛孔而无碍,爱取尘时不染尘。

现处凡情等诸圣,离斯求道更无真。

建立诸法而无法,即是真如无上真。

亿劫本有而非故,于今现觉亦非新。

成就大我而无我,具足大人无有人。

圣体无明不可说,为复方便名心神。

即此心是真常法,亦是涅盘之上珍。

愿诸学人同此悟,各自守门而禁津。

行路难,路难名异理无分。

若能了于无生死,便得除消生死云。

形式: 古风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十二章明金刚解脱(其十二)

君不见金刚语句非真实,万象森罗同一无。

而此空无为佛母,复是真如无上珠。

世人不知求此宝,贫穷匆匆六趣奴。

不事身中法身佛,冗冗向外礼浮图。

乍看而欲似精进,检责身中皆并粗。

用个粗心逞言语,不了真源由是愚。

随情忆想而分别,五阴六贼竞来诛。

不肯寻求无上道,但知虚妄取名誉。

口虽唱善还生恶,空言真实反成虚。

馀今反虚持作实,亦不证实入无馀。

行路难,路难举世皆虚妄。

十缠五阴性无知,愚人于中自生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