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十章明寂灭无心常行精进(其十)

君不见寂灭性中无寂灭,真实觉中无觉和。

亦复无有无知觉,清虚寂寞离方规。

法性自尔无因致,忆想颠倒性无为。

正使飘流遍三界,于其心中实不移。

无去无来亦无住,善达无住亦无亏。

诸佛世雄非尊大,三毒四倒亦非卑。

却寻缘心无所得,无缘心中缘复弥。

若欲速去无上道,无知三毒性能资。

三毒生于三解脱,七识还生七觉支。

倒心去来无有实,去来无急亦无迟。

觉诸烦恼观前境,但自惩心而却推。

心本无根何有本,六尘五欲不能拘。

行路难,路难微妙甚希奇。

昔日殷勤勇精进,不知精进背无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傅翕所作的《行路难二十篇并序》中的第十章《明寂灭无心常行精进(其十)》,它以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探讨了佛教中关于寂灭、觉知、解脱与精进的主题。

诗中首先提出“君不见寂灭性中无寂灭”,强调在佛教的最高境界——寂灭中,真正的寂灭并非外在的静止,而是内在的觉悟与自由。接着,“真实觉中无觉和”、“亦复无有无知觉”等句,进一步阐述了觉知的本质,并指出在真实的觉知中,既没有觉也没有不觉,更没有无知,一切皆是自然流动的状态。

“清虚寂寞离方规”描绘了一种超越常规、超脱世俗的清静状态,强调心灵的纯净与自由。接下来,“法性自尔无因致,忆想颠倒性无为”则揭示了法性的自然属性,指出记忆与想象的颠倒是无为的,即它们不是由外在因素导致的,而是内心的自然流露。

“正使飘流遍三界,于其心中实不移”表达了即使在轮回的三界中漂泊,内心的真我也不改变。接下来的几句“无去无来亦无住,善达无住亦无亏”强调了内心的稳定与不变,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都应保持平静与完整。

“诸佛世雄非尊大,三毒四倒亦非卑”通过对比诸佛与三毒(贪、嗔、痴),指出真正的伟大并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而在于内心的纯净与智慧。接下来的“却寻缘心无所得,无缘心中缘复弥”则探讨了缘起与无我的概念,指出在有缘的心中寻找答案是徒劳的,而在无缘的心中,一切又自然地生起。

最后,“若欲速去无上道,无知三毒性能资”提醒人们,追求快速达到最高境界的道路是错误的,无知反而能成为三毒的助力。这一段通过对比无知与智慧,强调了正确的修行方法与心态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深奥的佛教哲学为基础,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读者思考内心的真我、觉知的本质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精进与解脱。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表达能力。

收录诗词(116)

傅翕(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十一章明法身体用自在(其十一)

君不见大士自观身中法,身是如来净法身。

虚空往还最迅速,独脱自在不由人。

出入毛孔而无碍,爱取尘时不染尘。

现处凡情等诸圣,离斯求道更无真。

建立诸法而无法,即是真如无上真。

亿劫本有而非故,于今现觉亦非新。

成就大我而无我,具足大人无有人。

圣体无明不可说,为复方便名心神。

即此心是真常法,亦是涅盘之上珍。

愿诸学人同此悟,各自守门而禁津。

行路难,路难名异理无分。

若能了于无生死,便得除消生死云。

形式: 古风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十二章明金刚解脱(其十二)

君不见金刚语句非真实,万象森罗同一无。

而此空无为佛母,复是真如无上珠。

世人不知求此宝,贫穷匆匆六趣奴。

不事身中法身佛,冗冗向外礼浮图。

乍看而欲似精进,检责身中皆并粗。

用个粗心逞言语,不了真源由是愚。

随情忆想而分别,五阴六贼竞来诛。

不肯寻求无上道,但知虚妄取名誉。

口虽唱善还生恶,空言真实反成虚。

馀今反虚持作实,亦不证实入无馀。

行路难,路难举世皆虚妄。

十缠五阴性无知,愚人于中自生障。

形式: 古风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十三章明寂静无照无得(其十三)

君不见诸法但假空施设,寂静无门为法门。

一切法中心为主,馀今不复得心源。

究检心源既不得,岂知诸法并无根。

用此无根心照境,照之分明弥复惛。

即此惛心还自照,正照之理未曾存。

照之与境俱差异,是故智士不能论。

世人往往强分别,无中照见乱精魂。

若能智照亡非照,分别智照复还奔。

诸法本尔谁人作,寂静无寂亦无喧。

故知众生颠倒想,还是众生无上尊。

行路难,路难舍痴而非痴。

飞禽走兽我能伏,只个心贼独难治。

形式: 古风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十四章明三空无性(其十四)

君不见诸佛圣人心无碍,为通道化说三无。

虽说三无实无说,心为万境所由居。

正使颠倒造五逆,随情所作并归如。

抱朴澄神念无念,亦不分别灭无馀。

所以安心不择处,了知真俗体非殊。

息虑心空不舍事,名理言行不相扶。

不依六尘心摇动,真如无作顺空虚。

无去无来常不住,心神竭尽亦非无。

不坏于身随一相,不断贪淫而不居。

若谓无差还自缚,言其体异转伤躯。

犹如梦幻无真实,本来非有若为除。

行路难,路难顿尔难料理。

凡夫妄见有差殊,真实凝心无彼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