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一)

一枝风物便清和,看尽千林未觉多。

结习已空从著袂,不须天女问云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翻译

一支花朵就显得清新和谐,观赏了千树万木也不觉得太多。
已经消除了习气,任凭花瓣落在衣袖上,无需仙女询问该怎么做。

注释

风物:自然景物,这里指花朵。
清和:形容环境清新和谐。
结习:佛教用语,指累积的习惯或执着。
著袂:落在衣袖上。
天女:神话中的仙女,这里可能象征指引或问询者。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词人苏轼的《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一》,其中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独特的情感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细腻描绘自然景物,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

“一枝风物便清和”中,“一枝”指的是梅花,一树之内竟然能承载着整个春天的气息,展现了梅花独特的美丽。而“看尽千林未觉多”则表明尽管观赏了无数的梅林,却仍然感觉不到疲惫,这说明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欣赏之深。

“结习已空从著袂,不须天女问云何”这两句描绘了一种仙境般的情景。梅花已经开放却不留香气在衣襟,暗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而后一句中的“不须天女问云何”,则是在比喻诗人对于梅花的赏析已达到了一种无需言语即可心有灵犀的高度。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淡泊明志、超脱尘世的情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二)

天教桃李作舆台,故遣寒梅第一开。

凭仗幽人收艾蒳,国香和雨入青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三)

白发思家万里回,小轩临水为花开。

故应剩作诗千首,知是多情得得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四)

人去残英满酒樽,不堪细雨湿黄昏。

夜寒那得穿花蝶,知是风流楚客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五)

春入西湖到处花,裙腰芳草抱山斜。

盈盈解佩临烟浦,脉脉当垆傍酒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