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戏同官

留仙初试砑罗裙。小腰身。可怜人。

江国幽香,曾向雪中闻。

过尽东园桃与李,还见此,一枝春。

庾郎襟度最清真。挹芳尘。便情亲。

南馆花深,清夜驻行云。

拼却日高呼不起,灯半灭,酒微醺。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翻译

留仙初次尝试穿着砑罗裙,她的小蛮腰格外动人。
那江边的香气,曾在雪中飘散,让人难忘。
走过东园的桃李花丛,还能见到这枝独自盛开的春色。
庾郎的风度清新真实,他亲近这芬芳的气息,情感油然而生。
在南馆的深深花海中,清夜时分,他的身影如行云般停留。
即使日头已高,他也舍不得离开,直到灯火半明,微醉其中。

注释

砑罗裙:一种丝织品,质地细腻,色泽鲜艳。
江国:指长江流域的地区。
庾郎:泛指风度翩翩的男子。
清夜:深夜。
行云:形容人的轻盈步态或飘逸气质。
拼却:不顾一切,甘愿。
微醺:略有醉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清新雅致的画面,以留仙(可能是女子)试穿砑罗裙的场景为引,赞美了她的娇小身姿和独特气质。"江国幽香"暗示了她的清雅如同江边的香气,曾在冬雪中散发,更显其不凡。接着,词人通过东园桃李的凋零,反衬出留仙如春的一枝独秀,寓意她的美好在众人之外。

下片转向对留仙内在品质的赞赏,称她如庾郎般品格高洁,清真脱俗,能吸引人的不仅是外在的芳尘,更是内心的亲近。她在南馆花海深处,夜晚仍留住行云般的风姿,显示出超凡的魅力。词人甚至愿意为了陪伴她而忘记时间,直至日高也不愿醒来,只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下,微醺之中享受这份亲近。

整体来看,辛弃疾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对留仙形象的生动刻画,表达了对这位女性的深深欣赏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追求。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江神子/江城子(其一)和人韵

梅梅柳柳斗纤秾。乱山中。为谁容。

试著春衫,依旧怯东风。

何处踏青人未去,呼女伴,认骄骢。

儿家门户几重重。记相逢。画桥东。

明日重来,风雨暗残红。

可惜行云春不管,裙带褪,鬓云松。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神子/江城子.和陈仁和韵

宝钗飞凤鬓惊鸾。望重欢。水云宽。

肠断新来,翠被□香残。

待得来时春尽也,梅著子,笋成竿。

湘筠帘卷泪痕斑。佩声闲。玉垂环。

个里温柔,容我老其间。

却笑将军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神子/江城子.别子似,末章寄潘德久

看君人物汉西都。过吾庐。笑谈初。

便说公卿,元自要通儒。

一自梅花开了后,长怕说,赋归欤。

而今别恨满江湖。怎消除。算何如。

杖屦当时,闻早放教疏。

今代故交新贵后,浑不寄,数行书。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神子/江城子(其一)赋梅寄余叔良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

形式: 词牌: 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