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诸方行化(其六)

林下既了空,尘中须达事。

随事了真空,自空展化事。

事空空事中,淘镕成宝器。

宝器盛醍醐,是曰甘露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守卓所作,名为《送诸方行化(其六)》。诗中运用了佛教中的概念,如“空”与“事”,以及“化事”与“宝器”的比喻,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首句“林下既了空,尘中须达事”意味着在清净的林下已经理解了“空”的道理,在世俗的尘埃中则需要去实践和了解事物的本质。这里的“空”指的是佛教中的“空性”,即一切现象都是无常、无我、空性的,而“事”则是指具体的事务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接着,“随事了真空,自空展化事”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空”的道理。通过处理每一件小事,人们可以逐渐领悟到事物的本质是空的,从而在行动中展现出智慧和慈悲。

“事空空事中,淘镕成宝器”这一句则强调了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要将“空”的观念融入其中,如同在熔炉中提炼出珍贵的器物。这里的“事空”是指在处理事务时,要认识到事物的暂时性和无常性,从而避免执着和烦恼。

最后,“宝器盛醍醐,是曰甘露味”以“宝器”盛装“醍醐”(一种高级的乳制品),比喻通过实践和领悟,最终能够获得如同甘露般的智慧和解脱。这里的“甘露味”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智慧的滋养。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表达了在世俗生活中实践佛法、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过程,以及最终达到心灵解脱的境界。

收录诗词(162)

释守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诸方行化(其七)

食施何如法施均,绿杨青草几番春。

擎盂好好廛中去,莫惜眉毛指向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座右铭

觉变则迷,识澄则悟。作止因依,生死交互。

妙矣灵通,混然本素。用与性齐,语与默寓。

三世现前,十方顿赴。非知而知,不住而住。

永言大观,唯心是务。

形式: 四言诗 押[遇]韵

止堂铭

旨哉斯堂,全观全止。是止亦止,应现何已。

法尔而然,不默则病。必尔之归,渊默生定。

妙定圆极,心精发光。不出户牖,灵鉴十方。

既超动静,无住者存。居之而安,左右逢原。

形式: 四言诗

偈十九首(其一)

年来乍住甘露,痴钝无可作做。

刚被王官差排,业缘无能回互。

祇得逐浪随波,从教诸方流布。

门前旋买新盐,瓮里有些陈醋。

来者觅茶与茶,大似虽贫而富。

更问祖师西来,老也得住且住。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