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食施何如法施均,绿杨青草几番春。
擎盂好好廛中去,莫惜眉毛指向人。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守卓所作的《送诸方行化(其七)》。诗中以“食施何如法施均”开篇,对比了物质供养与精神教化的重要性,体现了佛教中“法施”的价值。接着,“绿杨青草几番春”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暗示着时光流逝,生命轮回的主题。最后两句“擎盂好好廛中去,莫惜眉毛指向人”,表达了行化僧人应以慈悲心怀,不吝言辞,广布佛法,使众生受益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佛法传播的热忱和对众生福祉的关怀。
不详
觉变则迷,识澄则悟。作止因依,生死交互。
妙矣灵通,混然本素。用与性齐,语与默寓。
三世现前,十方顿赴。非知而知,不住而住。
永言大观,唯心是务。
旨哉斯堂,全观全止。是止亦止,应现何已。
法尔而然,不默则病。必尔之归,渊默生定。
妙定圆极,心精发光。不出户牖,灵鉴十方。
既超动静,无住者存。居之而安,左右逢原。
年来乍住甘露,痴钝无可作做。
刚被王官差排,业缘无能回互。
祇得逐浪随波,从教诸方流布。
门前旋买新盐,瓮里有些陈醋。
来者觅茶与茶,大似虽贫而富。
更问祖师西来,老也得住且住。
四维风景寥寥,极目晴空廓落。
孰为好丑是非,何用识情卜度。
石火迸光,清秋一鹗。
言前得旨已周遮,句后无踪徒摸索。
劄著不行,秦时?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