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梦回文二首,并叙(其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馀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咸]韵

翻译

脸颊微红如玉碗般捧着纤细的手,
随意地将花瓣的残余唾在了青色衣衫上。

注释

酡颜:脸颊微红的样子,形容饮酒后脸红润。
玉碗:比喻女子白皙的手,也形容酒杯晶莹剔透。
纤纤:形容女子手指细长,娇嫩。
乱点:随意地涂抹或洒落。
馀花:掉落的花瓣。
唾:吐出或唾弃。
碧衫:绿色的衣衫。
歌咽:歌声哽咽,形容歌声中断或低沉。
水云:形容歌声如水汽般轻盈,云朵般飘渺。
凝静院:宁静的庭院,可能指歌声停止后的寂静。
梦惊:睡梦中被惊醒。
松雪:松树上的积雪,象征纯洁或高洁。
落空岩:雪花落在空旷的岩石上,可能暗示梦境的空灵或孤独。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记梦回文二首》其中之一。这段诗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和情感体验。开篇“酡颜玉碗捧纤纤”一句,用了一个美妙的意象来表达对酒的享受,"酡颜"指的是喝醉后的红润面色,而"玉碗"则是精致典雅的饮酒器具。"乱点馀花唾碧衫"一句,通过对花瓣随意落在衣衫上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梦中或醉中对于美好事物无心插柳般的享受。

接着“歌咽水云凝静院”一句,以清新脱俗的声音和环境渲染出一种宁静与超然的氛围。"歌咽"指的是歌声渐弱,"水云"则象征着天地间的自然之物,而"凝静院"则是诗人心灵的栖息所在。

最后“梦惊松雪落空岩”一句,通过对梦醒时的惊觉和松树上飘落的雪花来表达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这里的"梦惊"暗示了诗人由梦中苏醒,"松雪"则是自然景物,而"落空岩"则象征着高远与寂静。

这首诗通过对酒、歌声、花瓣和雪花等意象的精巧运用,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它不仅是对物理世界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展露。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江]韵

三朵花,并叙

学道无成鬓已华,不劳千劫漫烝砂。

归来且看一宿觉,未暇远寻三朵花。

两手欲遮瓶里雀,四条深怕井中蛇。

画图要识先生面,试问房陵好事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李全,字德通。善篆字,用笔奇妙,而字不可识,云,天篆也。与予言,有所会者。复作一篇,仍用

酒渴思茶漫扣门,那知竹里是仙村。

已闻龟策通神语,更看龙蛇落笔痕。

色瘁形枯应笑屈,道存目击岂非温。

归来独扫空斋卧,犹恐微言入梦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