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阴闻督邮至县奉简蹈元

惊呼鸡犬督邮来,想见文书手自催。

鼓枻黄头罢田去,倾囊黔首入苗回。

春盈半月倾盆盎,夜雹前时落李梅。

已向茫头望笼饼,阳乌几日放天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惊讶地喊叫着,因为督邮来了,想必文书是他亲自催促送达的。
农夫敲打着船桨结束田间劳作,满载百姓返回家乡。
春天的雨水如半满的盆子倾泻而下,夜晚的冰雹提前打落了李梅。
已经期待着在春光明媚的日子吃到笼饼,不知何时能见到太阳再次普照天空。

注释

督邮:古代地方官吏。
文书:官方文书或命令。
催:催促。
鼓枻:敲打船桨。
黔首:古代对平民的称呼。
半月:形容雨水丰沛。
倾盆盎:形容雨量大。
夜雹:夜间降雹。
李梅:泛指春季水果。
笼饼:一种面食,类似馒头。
阳乌:太阳。
天开:晴朗的天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急切而又带有几分迫不及待的情景。开篇“惊呼鸡犬督邮来,想见文书手自催”两句,表现了作者对督邮到来的紧张和期待之情。督邮是古代负责传递官方文件的官员,而诗人急切地想要亲自查看那些文书,显然是在等待着某种重要信息。

接下来的“鼓枻黄头罢田去,倾囊黔首入苗回”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农事结束、收成的景象。这里的“鼓枻”指的是收获谷物后的庆祝活动,“黄头”则是指古代劳动人民头戴的竹笠。此处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农民在秋收之后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春盈半月倾盆盎”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这里的“春盈半月”指的是春季已过半个月,而“倾盆盎”则形容春雨如倾盆倒水般地落下,既表现了诗人对春日多雨的观察,也反映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

然而紧接着,“夜雹前时落李梅”一句,却突然转换为冬日的场景。这里的“夜雹”指的是夜间下起的小冰粒或雪珠,而“前时落李梅”则是在描述这些小冰粒或雪珠在之前的某个时候落在地上,覆盖了李树和梅花。这两句相比之下,更显得突兀而意象丰富。

最后,“已向茫头望笼饼,阳乌几日放天开”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这里的“已向茫头望笼饼”中的“茫头”可能指的是远方或模糊不清的地方,而“望笼饼”则是在期待着某种美好的食物或礼物的到来。而“阳乌几日放天开”则在询问太阳何时能够重新照耀,结束这久违的阴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同季节景象和活动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期待与希望的情感,以及对生活中各种事物变化的细腻观察。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久雨(其二)

榕根败屋两三椽,客径无人老更便。

地近东南多泽国,雨逢甲子少丰年。

径须酣饮六十日,安用取禾三百廛。

待得风头风力□,梅花如雪月初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久雨似有晴意继而复阴作望晴

一夜翻河落瓦沟,平明山霭欲全收。

正疑础润云生足,直怕天明日探头。

倏忽去来观聚蚁,现前起灭悟浮沤。

占晴不问黄衣使,已向鸟乌声际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久雨阻游昭亭有作

浪迹随方寄,穷途触事谙。

雨逢春甲子,江满地东南。

客鬓霜前落,诗情酒外酣。

上方愁独往,藜杖许同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大暑久不请谒登南楼望成父西庵慨然奉思因成小诗

南郭子綦隐,西郊杜老居。

风流知异代,臭味本吾庐。

高阁深翻贝,虚堂静散书。

经旬想颜色,着雨问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