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山招王逵

日长原野静,杖策步幽巘。

雉雊麦苗阴,蝶飞溪草晚。

我生好閒放,此去殊未返。

自是君不来,非关故山远。

形式: 古风 押[阮]韵

翻译

白天漫长,原野宁静,我持杖步入幽深的山峦。
野鸡鸣叫,麦苗在阴影中摇曳,蝴蝶在傍晚的溪边草丛中飞舞。
我生性喜好闲适自由,这次离去可能不会很快回来。
这都是因为你没来,而非我故土遥远的缘故。

注释

日长:白天漫长。
原野:广阔的田野。
静:安静。
杖策:手杖。
步:行走。
幽巘:幽深的山峰。
雉雊:野鸡鸣叫。
麦苗阴:麦苗下的阴影。
蝶飞:蝴蝶飞翔。
溪草晚:傍晚的溪边草丛。
我生:我的生活。
好閒放:喜好闲适自由。
殊未返:可能不会很快回来。
自是:这都是因为。
君:你。
非关:并非由于。
故山远:故乡遥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情景。开篇"日长原野静,杖策步幽巘"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许荒凉的氛围,其中“日长”表明季节已经进入春末或夏初,而“原野静”则表现了一种寂静无声的景象。诗人手持拐杖(杖策)在幽深的小道上漫步,给人一种闲适自得的感觉。

接下来的"雉雊麦苗阴,蝶飞溪草晚"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诗人的情感。这里的“雉雊”形容麦苗茂盛而又带有几分朦胧的美丽,而“蝶飞溪草晚”则展现了一幅蝴蝶在溪边草丛中飞舞的画面,时间设置在傍晚时分,增添了些许哀愁。

诗人的情感在"我生好閒放,此去殊未返"这两句中得到了释放。诗人自诩其生活方式为“好閒放”,表达了一种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享受,而“我生”则强调了这种选择是与自己生命紧密相关的。此行以后的“此去殊未返”暗示着一种决绝,意味着诗人对于过去的决裂以及对未来某种形式的承诺。

最后两句"自是君不来,非关故山远"则是在表达诗人的心境。这里并非在责怪别人没有到访,而是在说,即便是朋友不来,也不能仅仅归咎于“故山远”,而是因为彼此之间的缘分已经尽了。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一种超然与豁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位归隐之人的心境和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白鹭咏

迥起来应近,高飞去自遥。

映林同落雪,拂水状翻潮。

犹有幽人兴,相逢到碧霄。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早春同庾侍郎题青龙上方院

相见惜馀辉,齐行登古寺。

风烟结远恨,山水含芳意。

车马莫前归,留看巢鹤至。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杂曲歌辞.古别离二首(其二)

与君桂阳别,令君岳阳待。

后事忽差池,前期日空在。

木落雁嗷嗷,洞庭波浪高。

远山云似盖,极浦树如毫。

朝发能几里,暮来风又起。

如何两处愁,皆在孤舟里?

昨夜天月明,长川寒且清。

菊花开欲尽,荠菜拍来生。

下江帆势速,五两遥相逐。

欲问去时人,知投何处宿。

空令猿啸时,泣对湘潭竹。

形式: 乐府曲辞

杂曲歌辞.妾薄命三首(其一)

忆妾初嫁君,花鬟如绿云。

回灯入绮帐,转面脱罗裙。

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

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

一从失恩意,转觉身憔悴。

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

新人莫恃新,秋至会无春。

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