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妾薄命三首(其一)

忆妾初嫁君,花鬟如绿云。

回灯入绮帐,转面脱罗裙。

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

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

一从失恩意,转觉身憔悴。

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

新人莫恃新,秋至会无春。

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想起妾初嫁郎君,鬓发簪花仿若绿云。
重新掌灯入绮帐,转过面容脱去罗裙。
踮脚折步婉转轻盈,不知是偷香还是熏熏心意。
无双容颜,阿娇得金屋得天下名。
自从君恩消散,独剩憔悴。
对镜不再梳妆,只倚窗独自垂泪。
新人别自骄自己是新宠,秋天来了怎么会没有春天。
孤寂于长门终老,一定是宫中第一人。

注释

花鬟:美丽的髮髻;美髮。
折步:走路时摆动腰肢,扭捏作态。
一从:自从。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女子离别之痛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女性柔情与哀怨的诗作。诗中运用“花鬟如绿云”、“回灯入绮帐”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忆妾初嫁君,花鬟如绿云。”这里通过对头饰的描写,传达了女子在初次婚姻中所展现出的青春与美丽。"回灯入绮帐,对面脱罗裙"则是对新婚之夜温馨场景的刻画,表明了女子对这段关系的珍视。

“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此句通过女子在庭院中采花、学习并教授他人的情形,以及与来访者共享花香的情境,描绘出一种和谐而美好的生活画面。

然而,这种美好随即被打破。"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表明女子的美丽在远方也广为人知,但这种美丽与知名并未带来长久的幸福。"一从失恩意,转觉身憔悴"则是对爱情消逝后的哀伤感受。

“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表现了女子在失去爱情之后的悲痛心情,以及她对美丽生活的无力回望。"新人莫恃新,秋至会无春"则是对新事物不能轻视,同时也预示着时光易逝,季节更替,美好难以长存。

最后一句“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表达了一种深藏的哀愁和无奈,是女子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也隐含了她可能是被封闭在后宫之中的一个人物,这增加了诗歌的复杂性与深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往昔美好生活的回忆,以及现实中的哀伤和无奈,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美丽和自由的渴望与不幸。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杂诗

主第辞高饮,石家赴宵会。

金谷走车来,玉人骑马待。

形式: 五言绝句

杂歌

汉水至清泥则浊,松枝至坚萝则弱。

十三女儿事他家,颜色如花终索寞。

兰生当门燕巢幕,兰芽未吐燕泥落。

为姑偏忌诸嫂良,作妇翻嫌婿家恶。

人生照镜须自知,无盐何用妒西施。

秦庭野鹿忽为马,巧伪乱真君试思。

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

酒沽千日人不醉,琴弄一弦心已悲。

常闻善交无尔汝,谗口甚甘良药苦。

山鸡锦翼岂凤凰,陇鸟人言止鹦鹉。

向栩非才徒隐灶,田文有命那关户。

犀烛江行见鬼神,木人登席呈歌舞。

乐生东去终居赵,阳虎北辕翻适楚。

世间反覆不易陈,缄此贻君泪如雨。

形式: 古风

杂歌呈郑锡司空文明

昨宵梦到亡何乡,忽见一人山之阳。

高冠长剑立石堂,鬓眉飒爽瞳子方。

胡麻作饭琼作浆,素书一帙在柏床。

啖我还丹拍我背,令我延年在人代。

乃书数字与我持,小儿归去须读之。

觉来知是虚无事,山中雪平云覆地。

东岭啼猿三四声,卷帘一望心堪碎。

蓬莱有梯不可蹑,向海回头泪盈睫。

且闻童子是苍蝇,谁谓庄生异蝴蝶。

学仙去来辞故人,长安道路多风尘。

形式: 古风

过谷口元赞善所居

入谷访君来,秋泉已堪涉。

林间人独坐,月下山相接。

重露湿苍苔,明灯照黄叶。

故交一不见,素发何稠叠。

形式: 古风 押[叶]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