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任鲲同按沙苑

寒空暗澹风满衣,萦回林薄相追随。

野花班班隐乱草,暮叶翩翩辞高枝。

渭水无烟但闻哭,延州筑城犹出师。

四顾乾坤莽回互,溅溅洛水东南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寒冷的天空阴沉沉的,风刮得我衣衫鼓满,树林和草地间我独自徘徊。
野花零星地隐藏在杂草中,傍晚的叶子纷纷从高枝落下。
渭河上空没有炊烟,只有哀哭声回荡,延州还在修建城墙,备战仍在继续。
环顾四周,天地广阔而迷茫,洛水潺潺向东南方向流去。

注释

寒空:寒冷的天空。
暗澹:阴沉沉的。
风满衣:风刮得我衣衫鼓满。
萦回:环绕、徘徊。
林薄:树林和草地。
追随:跟随。
野花:野外的花朵。
班班:零星地点缀。
乱草:杂草丛生。
暮叶:傍晚的叶子。
辞:离开。
高枝:高处的树枝。
渭水:古代河流,位于陕西北部。
无烟:没有炊烟,暗示战乱。
哭:哀哭声。
延州:古地名,今陕西延安一带。
筑城:修建城墙。
犹出师:仍在备战。
四顾:环顾四周。
乾坤:天地。
莽回互:广阔而迷茫。
溅溅:水流声。
洛水:古代河流,发源于河南。
东南驰:向东南方向流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末初冬的萧瑟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哀愁与无奈。开篇“寒空暗澹风满衣”,便为读者营造出一幅寒冷而又略带忧郁的秋末图景,诗人的衣衫被风吹得鼓起,透露出内心的凄凉。

紧接着,“萦回林薄相追随”中,萦草在林间轻轻摇曳,与“追随”一词交织出一种无法摆脱的宿命感。自然界的动态被赋予了诗人情感的色彩,显得既无奈又有些许哀伤。

第三句“野花班班隐乱草”,则是对野花和杂草之间关系的一种描摹,它们在秋风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着某种自然界中的生存竞争。而“暮叶翩翩辞高枝”则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逝去,树木上的落叶轻轻飘落,像是告别高枝,预示着冬天即将来临。

第四句“渭水无烟但闻哭”,诗中的“渭水”通常指代的是河川,而在这里它却“无烟”,意味着没有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但闻哭”则增添了一种哀伤之声,似乎是大自然在悲泣。

接下来的“延州筑城犹出师”,则是诗人对历史事件的一种回忆或提醒。延州筑城可能是一场战争的记忆,而“犹出师”则表明这场战争还未结束,带有一种无尽的悲哀。

最后,“四顾乾坤莽回互,溅溅洛水东南驰”,诗人在描绘一种广阔而又茫茫的世界观。四周环视,是一片混沌未开的景象,而“溅溅洛水东南驰”则像是诗人的心境,随着洛水向东南方奔流,似乎在寻找一种解脱或是逃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和历史事件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周遭世界的一种哀愁与无奈,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不安与彷徨。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大江

西南水会大江出,万里奔激瞿塘开。

神宫龙府云雾暗,涡转峡盘天地回。

岷山发源四渎长,庐峰白浪九道来。

刳舟济涉万世赖,积金覆舟吁可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山中有桂树题得绿字

山中有桂树,樛虬散岩曲。

高枝动秋风,霜凝不改绿。

美人与世远,啸歌乐幽独。

挥手弄浮云,寒光满空谷。

忽忽自搔首,神驰逐清躅。

何时山下泉,一濯飞尘足。

形式: 古风

山寺禅者

败屋数间丛万笴,虎豹到庭门下锁。

自种石田一饭足,与语略能言璨可。

天昏霏霏小雪堕,拾薪吹炉劝亲火。

叶藏巨栗大如拳,拨灰炮栗来馈我。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书饮客言

御史在前执法后,先生饮酒不濡口。

脱巾露顶两脚赤,先生饮酒不论石。

试问先生饮何如,举手指腹此谁测。

东家闭门强偪仄,刻骨胶筋束形迹。

一生寂寞养声光,谁肯回头顾枯魄。

南邻矜誇尚驰骛,平明跨马朝天去。

车从导骑如云屯,谤辱丘山盈后路。

赐铜铸钱终饿死,深居巷内还逢虎。

高天苍苍地茫茫,与君举首望八荒。

人生优游本无事,自置冰炭毒肺肠。

鹏飞鴳跃何高卑,菌短椿寿何彭殇。

百年倏忽不再得,争夺纷纷世界仄。

浑沌不凿人不死,但知饮酒志愿毕。

东方明星高,西山江水流。

明星却回江不断,与君常醉消白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