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越江佐觐省往新安江

去帆楚天外,望远愁复积。

想见新安江,扁舟一行客。

清流数千丈,底下看白石。

色混元气深,波连洞庭碧。

鸣桹去未已,前路行可觌。

猿鸟悲啾啾,杉松雨声夕。

送君东赴归宁期,新安江水远相随。

见说江中孤屿在,此行应赋谢公诗。

形式: 古风

翻译

船帆消失在楚天之外,遥望远方愁绪更增。
想象见到新安江上,一叶扁舟载着游子。
清澈的江水有数千丈深,俯瞰可见洁白的卵石。
水流与天地元气融为一体,波光与洞庭湖的碧绿相连。
捕鱼者敲击桹木的声音不断,前方道路依稀可见。
猿鸟哀鸣,杉松夜雨声声,傍晚的景色凄凉。
我送你向东归乡,新安江水一路陪伴你的行程。
听说江中有座孤岛,这次旅程或许能激发你写出谢公般的诗篇。

注释

去帆:驶离的船帆。
楚天:南方的天空。
愁复积:愁绪更加深重。
新安江:古代中国河流名。
扁舟:小船。
清流:清澈的流水。
白石:白色的石头。
色混元气:颜色与自然之气融合。
洞庭碧:洞庭湖的碧绿色。
鸣桹:敲击桹木捕鱼。
觌:看见。
猿鸟悲啾啾:猿猴和鸟儿悲鸣。
杉松雨声夕:傍晚时分的松树和雨声。
归宁期:回家的日子。
相随:伴随。
孤屿:孤岛。
谢公诗:指谢灵运的山水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离别时的山水景象,抒发了对远行者的深切思念。诗人站在楚天之外,望着远方的江水,心中充满了离愁和积郁。新安江上的扁舟载着一位旅客,诗人的思绪随着清澈的江水而去,那江水像是一条无尽的带子,将自己的思念与远方的人紧紧相连。

"清流数千丈,底下看白石。色混元气深,波连洞庭碧。"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江水的清澈和深邃,以及它与山石之间的亲密关系。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世界。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继续表达了对远行者的思念和不舍。"鸣桹去未已,前路行可觌。猿鸟悲啾啾,杉松雨声夕。" 这里的鸣桹即是古代用来测量水深的工具,这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旅途的担忧和不确定性,而猿鸟的啼啾和杉松的雨声则增添了一份寂寞与哀伤。

"送君东赴归宁期,新安江水远相随。见说江中孤屿在,此行应赋谢公诗。" 最后两句是对远行者的美好祝愿和文学上的致敬。诗人希望自己的思念能够随着江水一直陪伴着朋友,而最后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古代诗人的崇敬之情,似乎在暗示自己也将以诗歌的形式来纪念这次离别。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送沈少府之任淮南

惜君滞南楚,枳棘徒栖凤。

独与千里帆,春风远相送。

此行山水好,时物亦应众。

一鸟飞长淮,百花满云梦。

相期丹霄路,遥听清风颂。

勿为州县卑,时来自为用。

形式: 古风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阮]韵

送姨子弟往南郊

一展慰久阔,寸心仍未伸。

别时两童稚,及此俱成人。

那堪适会面,遽已悲分首。

客路向楚云,河桥对衰柳。

送君匹马别河桥,汝南山郭寒萧条。

今我单车复西上,郎去灞陵转惆怅。

何处共伤离别心,明月亭亭两乡望。

形式: 古风

送贾三北游

贾生未达犹窘迫,身驰匹马邯郸陌。

片云郊外遥送人,斗酒城边暮留客。

顾予他日仰时髦,不堪此别相思劳。

雨色新添漳水绿,夕阳远照苏门高。

把袂相看衣共缁,穷愁只是惜良时。

亦知到处逢下榻,莫滞秋风西上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