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宣郡太挽词二首(其一)

族大徽音远,年高福祚多。

生儿尽龙虎,封国裂山河。

象服惊初掩,埋文信不磨。

送车江郭满,咽绝听哀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家族声名远播,年事越高福气越多。
所生子女皆如龙虎,封赏的领土广阔如山河。
穿着华丽的服饰初次亮相,珍贵的文字深藏不露。
送行的车辆填满了城乡,悲歌回荡,令人哽咽断肠。

注释

族:家族。
大:显赫。
徽音:声誉。
远:传播很广。
年高:年纪大。
福祚:福气。
多:丰富。
生儿:生育子女。
龙虎:比喻杰出或有权势的人。
封国:被封赏的领地。
象服:华丽的服饰。
初掩:初次展示。
埋文:珍贵的文字。
送车:送行的车辆。
江郭:城乡。
满:充满。
咽绝:哽咽至极。
哀歌:悲伤的歌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曾子宣郡太(可能是一位地方官员)所作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对其家族荣耀与子孙显赫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曾氏家族的声望、长寿与子孙的杰出才能,以及葬礼时的盛大场面,展现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其身后影响的追忆。

"族大徽音远",开篇即言家族声名远播,影响力深远;

"年高福祚多",赞美曾子宣郡太寿命长久,福泽深厚;

"生儿尽龙虎",比喻其子孙才智非凡,如龙腾虎跃;

"封国裂山河",进一步强调家族权势和功业,如同割据一方的诸侯。

"象服惊初掩",描述葬礼上华丽的服饰令人震惊,暗示了地位之高;

"埋文信不磨",则言其事迹和美德将永载史册,不会被时间磨灭。

"送车江郭满",描绘出送葬队伍浩荡,沿途城乡皆有人前来吊唁;

"咽绝听哀歌",哀歌回荡,悲痛之情直达人心,令人闻之落泪。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是对逝者的尊崇,也是对家族荣耀的颂扬。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游太山四首(其三)灵岩寺

青山何重重,行尽土囊底。

岩高日气薄,秀色如新洗。

入门尘虑息,盥漱得清泚。

高堂见真人,不觉首自稽。

祖师古禅伯,荆棘昔亲启。

人迹尚萧条,豺狼夜相抵。

白鹤导清泉,甘芳胜醇醴。

声鸣青龙口,光照白石陛。

尚可满畦塍,岂惟濯蔬米。

居僧三百人,饮食安四体。

一念但清凉,四方尽兄弟。

何言庇华屋,食苦当如荠。

形式: 古风

游太山四首(其四)岳下

东来亦何求,聊欲观海岱。

海西尚千里,将行勇还退。

岱阴即齐疆,南往曾历块。

春深草木长,山暖冰雪溃。

中巷无居人,南亩释耕耒。

车徒八方至,尘坌百里内。

牛马汗淋漓,绮纨声綷縩。

喧阗六师合,汹涌众流汇。

无复问谁何,但自舍耽爱。

龙鸾画车服,贝玉饰冠佩。

骅骝蹴腾骞,幡旆飞晻暧。

腥膻及鱼鳖,琐细或蒲菜。

游墯愧无赍,技巧穷殊态。纵观?未已,精意殚一酹。

出门青山屯,绕廊遗迹昧。

登封尚坛壝,古观写旗队。

戈矛认毫末,舒卷分向背。

雍容太平业,磊落丰碑在。

往事半蓬蒿,遗氓但悲慨。

回瞻最高峰,远谢徂徕对。

欲将有限力,一放目所迨。

天门四十里,预恐双足废。

三宿遂徘徊,归来欲谁怼。

前年道轘辕,直上嵩岭背。

中休强饮食,莫宿时盥颒。

稍知天宇宽,不觉人寰秽。

岁时未云久,筋骸老难再。

山林无不容,疲薾坐自碍。

自知俗缘深,毕老守阛阓。

何当御清风,不用车马载。

形式: 古风

游吴氏园

细雨作寒晴便暖,好风吹袂意初佳。

清池解洗春心热,红艳能添醉眼花。

紫竹暗生岷岫笋,山丹强比洛人家。

怜渠巧与闲官便,申退来游未觉赊。

形式: 七言律诗

游金山寄扬州鲜于子骏从事邵光

扬州望金山,隐隐大如幞。

朅来长江上,孤高二千尺。

僧居厌山小,面面贴苍石。

虚楼三百间,正压江潮白。

清风敛霁雾,晓日曜金碧。

直侵鱼龙居,似得鬼神役。

我行有程度,欲去空自惜。

风吹渡江水,山僧午方食。

波澜洗我心,笋蕨饱我腹。

平生足游衍,壮观此云极。

铁瓮本谁安,海门复谁植。

东南递隐见,遥与此山匹。

兹游几不遂,深愧幕府客。

归时日已莫,正值江月黑。

顾视天水并,坐恐星斗湿。

使君何时罢,登览不可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