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五咏(其五)移竹

前年买南园,本为一亩竹。

稍去千百竿,欲广西南屋。

本心初不尔,百口居未足。

黾勉斤斧馀,惭愧琅玕绿。

东园有馀地,补种何年复。

凛凛岁寒姿,馀木非此族。

形式: 古风

翻译

前年购置南园,原想种满竹林。
后来砍去了许多,打算盖西南的房屋。
初衷并非如此,人口众多住房还不够。
辛勤砍伐之余,对翠竹感到惭愧。
东边还有空地,何时能再补种些竹子呢?
它们在严冬中挺立,其他树木非此同类。

注释

前年:指过去的某一年。
南园:南方的园林或土地。
本为:原本打算。
一亩竹:一片竹林。
稍去:稍微减少。
千百竿:很多竹子。
西南屋:西南方向的房屋。
本心:最初的意愿。
尔:这样。
百口:全家人口多。
居未足:住处还不足够。
黾勉:努力不懈。
斤斧:砍伐工具。
惭愧:感到内疚。
琅玕绿:翠绿的竹子。
东园:东边的园子。
补种:重新种植。
何年复:何时能再次。
凛凛:威严的样子。
岁寒姿:寒冬中的坚韧姿态。
非此族:不属于同一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闲居五咏(其五)移竹》。诗人通过描述前年购买南园时的初衷是为了种植竹子,以增添清幽之气,但随着人口增多和生活需求的变化,他不得不砍伐部分竹子以扩建南屋。诗人内心对此感到惭愧,因为竹子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而他未能坚守最初的本意。他注意到东园尚有空地,遗憾地思考何时能再补种竹子,以保持那份岁寒时节的凛然风姿。最后,他感慨其他树木虽好,却无法替代竹子的独特品格。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生活变化的反思。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闲居五咏(其四)买宅

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

东家欲迁去,馀积尚可捐。

一费岂不病,百口傥获安。

田家伐榆枣,赋役输缗钱。

长大可双栋,琐细堪尺椽。

生理付儿曹,老幸食且眠。

形式: 古风

问黄檗长老疾

四大俱非五蕴空,身心河岳尽消镕。

病根何处容他住,日夜还将药石攻。

形式: 七言绝句

严颜碑

古碑残缺不可读,远人爱惜未忍磨。

相传昔者严太守,刻石千岁字已讹。

严颜平生吾不记,独忆城破节最高。

被擒不辱古亦有,吾爱善折张飞豪。

军中生死何足怪,乘胜使气可若何。

斫头徐死子无怒,我岂畏死如儿曹。

匹夫受戮或不避,所重壮气吞黄河。

临危闲暇有如此,览碑慷慨思横戈。

形式: 古风

佛池口遇风雨

长江五月多风暴,欲行先看风日好。

此风忽作东南来,阴云如涌拨不开。

惊雷往还转车毂,狂波低昂起坑谷。

中流一叶那复持,卷舒已副天公知。

解帆转柁不容语,佛池口中幸可住。

须臾急雨变昏霾,柁师喜贺风已回。

澄溪不动萦白练,老木苍崖蔚葱茜。

系舟茅屋得青蔬,试问钓船还有鱼。

开樽引满向妻子,明日复行未须怖。

阴阳开阖良等闲,扁舟谁令乘险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