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长吟

少年贪读两行书,人世乐事都如愚。

而今却欲释前憾,奈何意气难如初。

每逢花开与月圆,一般情态还何如。

当此之际无诗酒,情亦愿死不愿苏。

花逢皓月精神好,月见奇花光彩舒。

人与花月合为一,但觉此身游蕊珠。

又恐月为云阻隔,又恐花为风破除。

若无诗酒重收管,过此又却成轻辜。

可收幸有长诗篇,可管幸有清酒壶。

诗篇酒壶时一讲,长如花月相招呼。

有花无月愁花老,有月无花恨月孤。

月恨只凭诗告诉,花愁全仰酒支梧。

月恨花愁无一点,始知诗酒有功夫。

些儿林下闲疏散,做得风流罪过无。

形式: 古风

翻译

年轻时沉迷于读书,世间快乐都被我看作愚昧。
如今想要放下过去的遗憾,却发现心境难以回到当初。
每当花开月圆之时,我内心的情感还是如此。
在这个时候没有诗酒相伴,宁愿死去也不愿醒来。
花在皎洁月光下显得精神焕发,月亮映照着奇异花朵,光彩照人。
人与花月融为一体,感觉自己仿佛在花蕊仙境中游荡。
又怕月被云遮挡,又怕花被风吹散。
如果没有诗酒来重温,这样的美好瞬间就会被轻易错过。
幸好还有长篇诗歌和清酒壶,它们时常陪伴我。
诗篇和酒壶交替出现,如同花月相互问候。
有花无月我会为花的凋零而忧愁,有月无花我会因月的孤独而遗憾。
月的遗憾只能通过诗来倾诉,花的愁苦全靠酒来支撑。
月的遗憾和花的愁苦都没有了,才明白诗酒的价值。
些许的林下生活悠闲自在,这样的风流韵事并无过错。

注释

贪读:过分沉迷。
乐事:快乐的事情。
释:放下。
意气:心情、志气。
花开:指自然景象。
月圆:象征团圆或美好的时刻。
蕊珠:形容花蕊如珠,比喻仙境。
阻隔:阻挡。
轻辜:轻易辜负。
林下:隐居生活。
风流罪过:指风雅之事,有时带有贬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花月长吟》,以花和月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诗中,诗人回忆起年轻时沉迷于读书,对世间欢乐未能尽享,如今想要放下过去的遗憾,却发现心境难以复原。他感叹在花开月圆的美好时刻,尽管情态依旧,但没有了诗酒相伴,生活似乎失去了色彩。

诗人将花、月、人三者融为一体,寓言般地描绘出自己在花月世界中的游历,然而又担心美景会被云遮月、风吹花败所打断。他庆幸有诗篇和美酒作为慰藉,通过诗酒的陪伴,让花月之美得以长久留存。诗人感慨有花无月或有月无花的遗憾,借诗表达月之恨、花之愁,认为唯有诗酒才能化解这些情感。

最后,诗人以“些儿林下闲疏散,做得风流罪过无”结尾,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享受自然与诗酒之乐的隐逸情怀,同时也暗示了诗酒对于排解生活烦恼的重要作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邵雍诗人的独特审美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花时阻雨不出

三月洛城春半时,鞦韆未拆杨花飞。

小车不出闲春泥,乱红翻处流莺啼。

形式: 古风

花前劝酒

春在对花饮,春归花亦残。

对花不饮酒,欢意遂阑珊。

酒向花前饮,花宜醉后看。

花前不饮酒,终负一年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芳草长吟

芳草更休生,芳樽更不倾。

草如生不已,樽岂便能停。

雨后闲池阁,春深小院庭。

是时帘半卷,此际酒初醒。

密密嫩方布,葺葺绿已成。

送回残照淡,引起晓寒轻。

静衬花村薄,闲装竹坞清。

溪边微水浸,原上未春耕。

莫遣香车辗,休教细马行。

藉馀无限意,望久不胜情。

台迥眉初敛,楼危眼乍明。

低低暮云碧,隐隐远山青。

翠接鸳鸯浦,萋连杨柳汀。

江潭夜帆落,海渚晚舟横。

戍垒角一弄,牧童笛数声。

沙头双鹭下,渡口乱鸿惊。

蓊郁出征地,芊绵奉使程。

远披来往路,遍绕短长亭。

苒苒秦皇墓,离离汉帝城。

荒凉故铜雀,破碎旧金陵。

雾锁前朝事,烟昏后世名。

枯犹藏狡兔,腐亦化流萤。

纵刬奚由尽,才烧又却荣。

徒能蔽京观,仍愿且升平。

形式: 排律

言行吟

言不失仁,行不失义。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言与仁背,行与义乖。天且不祐,人能行哉。

有商君者,贼义残仁。为法自弊,车分其身。

始知行义脩仁者,便是延年益寿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