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用前韵自题六十一岁小像二首(其二)

此翁六一,是追陪洛下,耆英时节。

少与浮荣多与健,马上飞腾休怯。

如意天花,官袍芳草,全与人殊别。

樊南遗事,西都士女能说。

应笑老去韦郎,玉箫安在,长忆人如月。

本领何关歌曲事,宛转渭城三叠。

一范临关,百坡照颍,朝士都心折。

清朝看镜,一痕霜在吴发。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六一"自比,表达了词人对往昔在洛阳时期作为名流的回忆。他年轻时意气风发,不畏浮华,骑马驰骋,显示出豪迈的一面。"如意天花"和"官袍芳草"象征着他的仕途顺利和人格魅力。词中提到的"樊南遗事"和"西都士女能说",暗示了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声望。

进入老年后,词人感叹自己不再拥有如韦郎般的才情,曾经的玉箫也已不在,只能怀念如月般美好的过去。他淡然看待歌谣之事,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如"宛转渭城三叠",表达了他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和自我陶醉。"一范临关,百坡照颖",借范仲淹和苏东坡的典故,展现了词人的文采和影响力,连朝士也为之倾倒。

最后,词人以"清朝看镜,一痕霜在吴发"作结,通过镜中的白发,形象地描绘出岁月的痕迹,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但不失为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整体上,这首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词人的人生感慨和文化修养。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三)

士当知足,甚紫薇花畔,更希旌节。

到老始知高处险,安晚平生情怯。

雪白鳊鱼,霜红橘树,久与家林别。

放翁团扇,风流时有人说。

天意留取江南,读书种子,双眼明如月。

案牍祇同风箨扫,书似云山重叠。

皓鹤轩昂,青松倔强,羽鬣无摧折。

后身何似,一规脉望如发。

形式:

金缕曲.咏八仙宫黄杨,邀湘绮同赋

碧树成连理。记双虬、迎銮伏地,闰年庚子。

高不一寻横十丈,展尽壶天彩翠。

刚援得、玉清宫例。

太极昭阳留御墨,算杨家、不愧鹅黄字。

还胜似,八公桂。城东旧是琴觞地。

二十年、霜柯不改,岁寒交契。

树亦犹龙人不测,常见青牛紫气。

早相送、翠华归矣。

纵使昆池灰尽黑,更前年、谁见蛟龙死。

人阅世,亦如此。

形式:

洞仙歌

迟迟玉漏,正谯门深掩。?剥荒鸡夜将半。

把美人、颜色比古人书,明烛底,禁得狂奴爱玩。

帷屏清似水,执拂无人,椅妾玲珑镇相伴。

睡味美于饧,手倦抛书,问蝴蝶与庄谁辨。

试摺叠、魂兄夹书中,似一百年前,白荷花瓣。

形式:

水调歌头(其一)

谁把玉镜台,挂向碧云天。

今年今月今夜,不似鼠儿年。

天上楼台玉矗,地上河山金铸,七宝合成全。

光采不能掩,依旧斗牛间。且停待,雕槛坐,石床眠。

凄风苦雨都过,才放十分圆。

谁向楼头吹笛,知有绣襦甲帐,不怕雪霜寒。

起看碧梧影,凉露正娟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