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有求皆是苦,众生须要求。
因名忘性命,为利起戈矛。
不足无时足,知休真下休。
死生呼吸至,无人替汝愁。
这首诗深刻揭示了人生的苦与追求之间的关系。开篇“有求皆是苦,众生须要求”,直接点明了人类对于欲望的追求往往伴随着痛苦,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需求,都可能成为心灵的枷锁。接着,“因名忘性命,为利起戈矛”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人们为了名利而忽视生命本身的价值,甚至不惜以暴力手段获取,这种对物质和地位的过度追求,不仅剥夺了生活的乐趣,还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和社会的动荡。
“不足无时足,知休真下休”则表达了对无止境追求的批判,指出人们总是在不满中寻找满足,却永远无法达到真正的满足感。这不仅是对个人欲望的反思,也是对社会普遍现象的洞察。最后,“死生呼吸至,无人替汝愁”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和不可替代性,无论生前如何追求,最终面对死亡时,没有人能代替个体承受痛苦或忧虑,暗示了人生最终的孤独和不可避免的终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刻的哲理思考,探讨了人类在追求与痛苦之间挣扎的主题,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审视自己的欲望,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世上聪明公,痴心自蔽蒙。
步步常行有,口口只说空。
既空无嗜欲,既空无穷通。
因何临财色,身心如转蓬。
众生黠是痴,积恶望无过。
譬如颠倒人,寻觅无热火。
火则决定热,恶则必招祸。
劝君慎所积,有花终结果。
一念染心生,撞入胞胎去。
父精与母血,妄认为住处。
种子既不净,臭气相薰污。
业风吹出来,万苦从头做。
出家要清闲,却被人使唤。
门徒数百家,追陪日忙乱。
施利得十千,人情费七贯。
彼此没便宜,他年难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