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县宇观少室

天地始融结,此山已高极。

群峰拥旌幢,巨石罗剑戟。

日出崖先红,雨馀岚更碧。

安知无神仙,其间久遁迹。

形式: 古风

翻译

天地初始融合凝聚,这座山峰已达到顶点。
众多山峰簇拥着旗帜和伞盖,巨大的石头排列得如同剑戟一般。
太阳升起时,山崖先被染成红色;雨后,山间的雾气显得更加碧绿。
谁能知道这里没有神仙?他们可能已经在此隐居很久了。

注释

天地:宇宙万物。
融结:融合凝聚。
高极:极高之处。
群峰:众多山峰。
旌幢:旗帜和伞盖,象征尊贵。
罗剑戟:排列如剑戟,形容石头密集。
崖:山崖。
红:染成红色。
岚:山间雾气。
安知:怎能知道。
无:没有。
遁迹:隐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登封县宇观少室》,描绘了少室山的壮丽景色。首句“天地始融结”展现了大自然的初始状态,山体的形成象征着宇宙的宏大和岁月的沉淀。接下来的“此山已高极”强调了少室山的崇高地位。诗人运用比喻,将群峰比作旌幢簇拥,巨石排列如剑戟,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势的险峻和壮观。

“日出崖先红”描绘了早晨阳光照耀山崖的绚丽景象,而“雨馀岚更碧”则写出了雨后山间云雾缭绕,青翠欲滴的清新之感。最后两句“安知无神仙,其间久遁迹”,诗人借景生情,暗示了山中可能隐藏着隐逸的仙人,表达了对神秘与超凡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想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融入了诗人对道教神仙文化的想象,展现出对自然与超然境界的敬畏与追求。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答人书

卿相一岁俸,寒儒一生费。

人爵固不同,天爵何尝匮。

不有霜与雪,安知松与桂。

虽无官自高,岂无道自贵。

形式: 古风

答人书言

无位立事难,逢时建功易。

求全自有毁,举大须略细。

去恶虑伤恩,存恶忧害义。

徒有仁者心,殊无仁者意。

形式: 古风

答人书意

仲尼言正性,子舆言践形。

二者能自得,殆不为虚生。

所交若以道,所感若以诚。

虽三军在前,而莫得之凌。

形式: 古风

答友人

何者名为善处身,非惟能武又能文。

可行可止存诸己,或是或非系在人。

遍数古来贤所得,历观天下事须真。

吉凶悔吝生乎动,刚毅木讷近于仁。

易地皆然休计较,不言而信省开陈。

虽居蛮貊亦行矣,无患乡闾情未亲。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