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元十八溪亭

怪君不喜仕,又不游州里。

今日到幽居,了然知所以。

宿君石溪亭,潺湲声满耳。

饮君螺杯酒,醉卧不能起。

见君五老峰,益悔居城市。

爱君三男儿,始叹身无子。

余方炉峰下,结室为居士。

山北与山东,往来从此始。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责怪你不热衷于做官,也不常在州里交际。
今天来到你的隐居之地,才明白你的原因。
在你的石溪亭住宿,耳边尽是潺潺流水声。
喝着你螺杯中的酒,醉得躺下起不来。
看见你身处五老峰,更后悔自己住在城市。
羡慕你有三个儿子,开始感叹自己没有孩子。
我正要在炉峰下建造屋舍,成为居士。
山北到山东,我的往来都将从这里开始。

注释

怪君:责怪你。
不喜仕:不喜欢做官。
州里:指繁华的地方。
幽居:隐居的地方。
了然:完全明白。
所以:原因。
石溪亭:一个地点,可能是诗中人物的住所。
潺湲:水流的声音。
螺杯酒:用螺壳做成的酒杯,古代的一种饮酒器具。
醉卧:喝醉后躺下。
五老峰:江西庐山的一处名胜。
益悔:更加后悔。
居城市:住在城市里。
三男儿:三个儿子。
炉峰下:地名,可能指的是庐山的炉峰。
居士:在家修行的人。
山北:山脉北面。
山东:指庐山以东的地区。
往来:来往,出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境遇和情感体验,充满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淡然。诗人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和游历的不屑一顾,以及对于幽静山居的偏爱。

"怪君不喜仕,又不游州里" 开篇即提出问题,质疑朋友为何不愿涉足官场也不喜欢在州府游历,这是对外界生活的一种质疑和拒绝。

"今日到幽居,了然知所以" 随后揭示了诗人自己的选择——来到了山中,才真正明白自己内心的渴望和选择的意义。

接下来的几句 "宿君石溪亭,潺湲声满耳。饮君螺杯酒,醉卧不能起" 描述了一种与自然亲密相处的情景,水声伴随,美酒共饮,至醉不醒,这些细节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享受山居乐趣的氛围。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于朋友某些特质的赞赏 "见君五老峰,益悔居城市。爱君三男儿,始叹身无子" 对朋友在五老峰的风采和三个儿子的喜悦,都引发了诗人的内心反思,对比之下,更感到自己之前在城市中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如意。

最后 "余方炉峰下,结室为居士。山北与山东,往来从此始" 诗人决定在炉峰下定居,开始了自己的隐士生涯,同时也表明了对未来山间往来的期待和憧憬,这里蕴含着一种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话与自述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念。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题天竺南院赠闲元旻清四上人

杂芳涧草合,繁绿岩树新。

山深景候晚,四月有馀春。

竹寺过微雨,石径无纤尘。

白衣一居士,方袍四道人。

地是佛国土,人非俗交亲。

城中山下别,相送亦殷勤。

形式: 古风

题文集匮

破柏作书匮,匮牢柏复坚。

收贮谁家集,题云白乐天。

我生业文字,自幼及老年。

前后七十卷,小大三千篇。

诚知终散失,未忍遽弃捐。

自开自锁闭,置在书帷前。

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

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题牛相公归仁里宅新成小滩

平生见流水,见此转留连。

况此朱门内,君家新引泉。

伊流决一带,洛石砌千拳。

与君三伏月,满耳作潺湲。

深处碧磷磷,浅处清溅溅。

埼岸束呜咽,沙汀散沦涟。

翻浪雪不尽,澄波空共鲜。

两岸滟滪口,一泊潇湘天。

曾作天南客,漂流六七年。

何山不倚杖,何水不停船。

巴峡声心里,松江色眼前。

今朝小滩上,能不思悠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题旧写真图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

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

岂比十年老,曾与众苦并。

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

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

况使他人见,能不昧平生。

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

形骸属日月,老去何足惊。

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