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怤师

水中有片月,照耀婵娟姿。

庭前有孤柏,竦秀岁寒期。

坚然物莫迁,寂焉心为师。

声发响必荅,形存影即随。

雪花安结子,雪叶宁附枝。

兰死不改香,井寒岂生澌。

晨炉烟袅袅,病发霜丝丝。

丈室冰凛冽,一衲云离披。

顾此名利场,得不惭冠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水面映着一片月亮,照亮了美丽动人的姿态。
庭院前有一棵孤独的柏树,挺拔秀丽,期待着寒冬的考验。
坚定地没有任何事物能改变它,寂静中内心是它的导师。
声音发出必有回响,形体存在影子就会跟随。
雪花怎能结成果实,雪叶又怎会依附在枝头。
兰花即使死去香气不改,井水再冷也不会结冰。
清晨炉中烟雾缭绕,病中的白发如霜丝般细密。
方丈室内冰冷刺骨,僧衣像散开的云朵般飘逸。
回望这充满名利的世界,怎能不为自己的冠冕感到羞愧。

注释

水中有片月:水面倒映着月亮的部分。
婵娟:形容女子姿态美好,这里指美丽的景象。
孤柏:孤独的柏树。
竦秀:耸立而秀丽。
坚然:坚定不移的样子。
物莫迁:没有任何事物能使之改变。
声发响必荅:比喻有因必有果,言行必有反响。
形存影即随:形体存在则影子随之,比喻事物的必然联系。
雪花安结子:雪花怎能结果实,比喻不可能之事。
雪叶宁附枝:雪叶不会长在树枝上,同样表示不可能。
兰死不改香:兰花即使枯死香气也不变,比喻高洁品质不变。
井寒岂生澌:澌指冰块,意为再冷的井水也不会结冰,比喻本质不变。
晨炉烟袅袅:早晨炉中烟气缓缓上升的样子。
病发霜丝丝:形容白发如霜,稀疏而显老态。
丈室:方丈的居室,这里代指寺院。
冰凛冽:冰冷刺骨。
一衲:一件僧衣。
云离披:像云朵散开一样,形容僧衣的飘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和禅者的内心世界。"水中有片月,照耀婵娟姿"表达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美丽而引人沉思。"庭前有孤柏,竦秀岁寒期"则写出了庭院里那棵独立的苍劲柏树,即便是寒冷的季节依然保持着它的坚韧与高洁。

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坚持本真、不随波逐流的赞美。"坚然物莫迁,寂焉心为师"说明了禅者的内心如同坚硬的物质,不被外界所动摇,而是以宁静的心态作为自己的老师。

接下来的"声发响必荅,形存影即随"则指出声音一旦发出就会有回响,身形存在就会投射出影子,这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禅者的言行必然会有所影响,同时也强调了身心的统一。

"雪花安结子,雪叶宁附枝"表现了雪花轻盈地落在枝头,而雪叶依旧稳固地附着在树枝上,这象征着禅者对于自然规律的顺应和尊重。"兰死不改香,井寒岂生澌"则是说即便是兰花凋零,它的香气也不减退,而那被冷冻的井水也不会因为寒冷而产生任何污浊,这些都是对坚守本真和纯洁不渝的赞颂。

最后,诗人通过"晨炉烟袅袅,病发霜丝丝。丈室冰凛冽,一衲云离披"等句子,描绘出一个清冷而又宁静的生活场景,这是禅者的日常修行环境和精神状态的写照。

全诗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深远的禅理,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体悟,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本真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61)

王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玉壶冰

玉壶知素结,止水复中澄。

坚白能虚受,清寒得自凝。

分形同晓镜,照物掩宵灯。

璧映圆光入,人惊爽气凌。

金罍何足贵,瑶席几回升。

正值求圭瓒,提携共饮冰。

形式: 排律 押[蒸]韵

代贺若令誉赠沈千运

相逢问姓名亦存,别时无子今有孙。

山上双松长不改,百家唯有三家村。

村南村西车马道,一宿通舟水浩浩。

涧中磊磊十里石,河上淤泥种桑麦。

平坡冢墓皆我亲,满田主人是旧客。

举声酸鼻问同年,十人六七归下泉。

分手如何更此地,回头不语泪潸然。

形式: 古风

杂诗

采山仍采隐,在山不在深。

持斧事远游,固非匠者心。

翳翳青桐枝,樵爨日所侵。

斧声出岩壑,四听无知音。

岂为鼎下薪,当复堂上琴。

凤鸟久不栖,且与枳棘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观于舍人壁画山水

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

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

独坐长松是阿谁,再三招手起来迟。

于公大笑向予说,小弟丹青能尔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