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嘉父长官

都城昔倾盖,骏马初服辀。

再见江湖间,秋鹰已离鞲。

于今三会合,每进不少留。

豫章既可识,瑚琏谁当收。

微官有民社,妙割无鸡牛。

归来我益敬,器博用自周。

百年子初筵,我已迫旅酬。

但当寄苦语,高节贯白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昔日京城相识,骏马新装驾车游。
重逢江湖之际,秋鹰已离驯手头。
如今三度相聚,每次宴饮都不曾停留。
豫章之地特色明显,谁能如瑚琏般被选拔?
虽为微小官职,却关乎百姓福祉,处理事务不需鸡犬烦忧。
回归后我更尊敬,器量宽广,应对自如。
人生百年初始,我已近暮年,只能尽力尽责。
只愿传递忧国忧民之言,坚守高尚节操直到白头。

注释

昔:过去。
倾盖:初次相见。
骏马:良马。
服辀:装备新车。
鞲:驯鹰的皮带。
三会合:多次聚会。
不少留:不轻易离开。
豫章:地名,指豫章郡。
瑚琏:古代贵重的礼器,比喻人才。
民社:百姓的福祉。
妙割:妥善处理。
益敬:更加尊敬。
器博:器量广大。
周:周全。
子初筵:人生的开始。
迫旅酬:接近暮年。
苦语:忧国忧民的话语。
高节:高尚节操。
白头:老年。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送张嘉父长官》。诗中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现实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离别的一种复杂情感。

“都城昔倾盖”一句,设定了一种历史沧桑、朝代更迭的宏大背景。"骏马初服辀"则描写了主人公当年的英姿飒爽。"再见江湖间"表明时光流转,人事已非,而"秋鹰已离鞲"则透露出一份淡淡的哀愁。

接下来的“于今三会合,每进不少留”显示了对友情深厚的珍视和对聚会的重视。"豫章既可识,瑚琏谁当收"可能是在提醒对方,即使在官场中,也要保持清正廉洁,不被污浊所染。

"微官有民社,妙割无鸡牛"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能在小小的职位上也能体现其德才的欣赏。"归来我益敬,器博用自周"则是对朋友的敬意和器量的赞美。

"百年子初筵,我已迫旅酬"一句,通过对比友人的年轻与自己的暮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最后“但当寄苦语,高节贯白头”则是诗人希望朋友能保持高尚的情操,即使在岁月的洗礼下,也要像白发一样,始终如一。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的一种赞美,更是一种生命历程中的自我超越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其韵

太山秋毫两无穷,钜细本出相形中。

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争昌丰。

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云空。

朅来颍尾弄秋色,一水萦带昭灵宫。

坐思吴越不可到,借君月斧修朣胧。

二十四桥亦何有,换此十顷玻璃风。

雷塘水乾禾黍满,宝钗耕出馀鸾龙。

明年诗客来吊古,伴我霜夜号秋虫。

形式: 古风

次韵德麟西糊新成见怀绝句

壶中春色饮中仙,骑鹤东来独惘然。

犹有赵、陈同李、郭,不妨同泛过湖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

使君不用山鞠穷,饥民自逃泥水中。

欲将百渎起凶岁,免使甔石愁扬雄。

西湖虽小亦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

千夫馀力起三闸,焦陂下与长淮通。

十年憔悴尘土窟,清澜一洗啼痕空。

王孙本自有仙骨,平生宿卫明光宫。

一行作吏人不识,正似云月初朦胧。

时临此水照冰雪,莫遣白发生秋风。

定须却致两黄鹄,新与上帝开濯龙。

湖成君归侍帝侧,灯花已缀钗头虫。

形式: 古风

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塔,戏作一诗为谢

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

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

谬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

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

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

报君不虚受,知我非轻啜。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