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正觉的作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意。"大众退后,妙超窠臼",意味着在常人之外,诗人达到了超越常规的境地,不受世俗观念所限。"不用安排,何须饤饾",暗示了无需刻意雕琢,自然流露的境界更为高妙。"动弦别曲孰知音,舒肠沥胆渠开口",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内心的真我表达,如同琴弦触动,直抒胸臆,毫无保留。"丛林切莫乱商量,三世诸佛不知有",强调禅修中的独立思考和个人领悟,不必与他人过多讨论,因为真正的智慧超越了佛教三世诸佛的理解范围。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主张内在的觉醒和自我解脱,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