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下歌

项王初破函关兵,气压山河风火明。

旌旗金鼓四十万,夜泊鸿门期晓战。

关东席卷五诸侯,沛公君臣相视愁。

幸因项伯谢前过,进谒不敢须臾留。

椎牛高会召诸将,宝剑泠泠舞席上。

咸阳灰烬义帝迁,分裂九州如指掌。

功高意满思东归,韩生受诛不复疑。

区区蜀汉迁谪地,纵使倒戈何足为。

形式: 古风

翻译

项羽刚攻破函谷关的军队,气势威猛如同山河燃烧的烽火般明亮。
四十万旌旗和金鼓在夜晚停驻鸿门,准备迎接拂晓的战斗。
函谷关以东的五个诸侯国被他席卷,沛公和他的臣子们面面相觑,心中忧虑。
幸亏项伯代为致歉,沛公才得以暂时脱险,不敢停留片刻。
项羽宰牛设宴召集将领,宝剑在宴席上闪烁,舞动着杀伐的决断。
咸阳城已成灰烬,义帝被迫迁徙,他轻易掌控着九州的局势。
功成名就的项羽意欲东归,韩信被杀,他不再有任何疑虑。
小小的蜀汉贬谪之地,即使他们倒戈,又能对他构成多大威胁呢?

注释

气压山河:形容气势之盛,如同山河都为之压抑。
鸿门:地名,此处指项羽军营。
沛公:刘邦的尊称。
须臾:片刻,极短的时间。
椎牛:宰牛,古代宴会的盛大开场方式。
义帝:楚怀王的后代,曾被拥立为傀儡皇帝。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象征天下。
韩生:指韩信,因其出身贫寒,故有此称。
蜀汉: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
倒戈:比喻叛变,改变立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宏大的历史战役,语言雄浑,气势磅磅,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加工。

“项王初破函关兵,气压山河风火明。” 这两句立意高远,直接描写了项羽在初期击溃函谷关楚军的情况,展现出项羽的英雄气概及他所领导的楚军如同不可阻挡的力量。

“旌旗金鼓四十万,夜泊鸿门期晓战。” 这两句生动描绘了战场上的壮观景象和紧张的战斗氛围,旌旗金鼓是军队的象征,四十万大军的阵容显示出战争的规模和激烈程度。

“关东席卷五诸侯,沛公君臣相视愁。” 这两句则透露出战事背后的政治局势和人物情感。关东五诸侯被楚军所败,反映了项羽对抗秦的强大力量,而“沛公君臣相视愁”则表达了刘邦(沛公)及其臣子们面临困境时的忧虑心情。

“幸因项伯谢前过,进谒不敢须臾留。” 这两句显示了诗人对历史细节的关注,项羽的宽容和君子之风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同时也反映出刘邦等人的狼狈为奸。

“椎牛高会召诸将,宝剑泠泠舞席上。” 这两句通过椎牛宴会的情景,生动展现了项羽的威武和他对待部下的豪迈姿态,同时也透露出了战争胜利后的庆祝氛围。

“咸阳灰烬义帝迁,分裂九州如指掌。” 这两句则从宏观角度审视历史变革,咸阳城的毁灭象征着秦朝的覆灭,而“分裂九州如指掌”则表达了项羽对于天下大势的把控和预见。

“功高意满思东归,韩生受诛不复疑。” 这两句通过对比项羽与韩信(韩生)的不同命运,抒写出历史人物的荣辱沉浮,以及命运的无常。

最后,“区区蜀汉迁谪地,纵使倒戈何足为。”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英雄末路的同情。蜀汉在这里代表着一个王朝的兴衰,而“纵使倒戈”则是对项羽最终失败命运的无奈叹息。

整首诗通过对楚汉战争关键时刻的描绘,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早春戏作呈范景仁

闰馀春意早,卉木先有思。

嘤嘤群鸟翔,东西各求类。

伊予忝谏垣,动息抱忧悸。

衮职旷不补,言责真可畏。

况复禁过从,陋巷若囚系。

茅茨庇风雨,偏隘无馀地。

时于坏垣隙,历历生新荠。

君侯乃比邻,跬步难自致。

常思去岁初,西轩学歌吹。

座客皆故人,欢笑无拘忌。

平生不喜酒,是日成烂醉。

岂言长揖归,良会难再值。

东风忽复来,时华一何驶。

丛竹固无恙,夭桃作花异。

朝廷正清明,讵肯容窃位。

何当遂废放,欢饮还自恣。

形式: 古风

旬虑十七韵呈同舍

府官无旬休,虑问乃游息。

诏书禁从诣,还舍始朝食。

缓带对藜羹,下箸免促迫。

门前吏卒散,却扫谢来客。

北轩有藤床,今晨始拂拭。

蓬发乱宜梳,霜髭闲可摘。

开囊晒药物,发笥出书册。

菊畦亲灌浸,茶器自涓涤。

于时孟秋末,天晴色绀碧。

林叶虽未零,风声已淅沥。

神明还九藏,清气袭百脉。

征夫解甲胄,疲马脱羁靮。

蜚鸟开樊笼,跳鱼出鼎鬲。

形骸尽我有,不复为物役。

虽非久安逸,幸得少顷适。

讼庭止敲扑,咫尺异喧寂。

明朝不能然,顾盼愁月夕。

形式: 古风

次韵和邵不疑假书江邻几知方酣寝为诗通意

江翁顺天和,心迹两夷简。

虽如边韶寝,且异宰予懒。

平居无时闲,经史自课限。

高歌慕翰林,鸣琴写中散。

翛然物外人,强为章绶绾。

官舍苦秋霖,瞬息聊休眼。

勤勚已有馀,宴安何愧赧。

借书谁敢惊,攲枕尚未暖。

不疑神骥才,垂耳困皂栈。

碌碌随吾侪,拜揖把手版。

毋嫌朱墨倦,腾举已为晚。

慎勿思山林,山林付愚孱。

形式: 古风

次韵和吴冲卿秋意四首(其一)扫枣好草倒

槐花满庭除,籍籍不可扫。

稍疏召平瓜,渐熟王阳枣。

失时团扇弃,新进袷衣好。

日暮益愁思,寒螀起幽草。

忽闻秋兴篇,叹赏几绝倒。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