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手袖朱弦绿绮琴,身虽湖海调山林。
家园千里归心切,朋友中年别恨深。
国事艰难殚我力,世情巧令听渠任。
海门雁过应相忆,塞上征人正苦心。
这首词作于南宋时期,作者李曾伯(字次贾)是一位才情横溢的文学家,其诗词以清新隽永见长。本句乃其送别之作,表达了深沉的离愁和对友人的思念。
"手袖朱弦绿绮琴,身虽湖海调山林。" 从这两句可以看出作者在描绘一位才子形象,他手持绿色装饰的琴,身处广阔如海的自然环境中,但心却能调和山林之音。这不仅是对友人外貌的赞美,也隐含着对其内在修养与艺术造诣的肯定。
"家园千里归心切,朋友中年别恨深。" 这两句则转而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于远离家园、与好友分别的痛苦情感。家园虽远,但思念之心如刀割般切痛;朋友之间的别离,更在人生中年时刻增添了无尽的忧伤。
"国事艰难殚我力,世情巧令听渠任。" 这里的“国事”指的是国家大事,而作者则是以个人的力量去面对和解决这些困难。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在复杂社会关系中的智慧和担当。
"海门雁过应相忆,塞上征人正苦心。" 最后两句,通过描写海边的大雁飞过和边塞上的征夫,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争中士兵的同情之情。这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事的深刻关注。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社会时事的敏锐洞察。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百尺楼前舣去桅,元龙豪气肯低徊。
昔从桂岭访梅去,今自荆江载月回。
敢拟王刘曾主客,应嗤瑜逊等舆台。
转头落日阳关外,三叹可人呼不来。
一水横桥碧作弯,两山排闼翠成环。
寺居野色烟光外,春在人情物意间。
点检花稍香浅浅,摩娑苔刻字斑斑。
门前车马空来去,云自无心鸟自还。
八年一柱屹长城,此老胸中百万兵。
有造于西棠播颂,穷荒之北草知名。
喧天笳鼓归时乐,揭日旂常旷世荣。
且为平山应少驻,莫辞酩酊尽欢情。
不夜城头著此亭,山川幻化抑何神。
高低地势平于水,穷富人家等是春。
一气中间知有造,四方上下了无尘。
烹茶读易从古适,不羡梁园作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