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次贾归以二诗言别和韵送之(其一)

百尺楼前舣去桅,元龙豪气肯低徊。

昔从桂岭访梅去,今自荆江载月回。

敢拟王刘曾主客,应嗤瑜逊等舆台。

转头落日阳关外,三叹可人呼不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在百尺高楼前停泊船只,元龙的豪迈气概岂能停留徘徊。
昔日我曾从桂岭探访梅花,如今则乘船从荆江带着月色归来。
我敢于比拟王刘那样的主人与宾客,嘲笑瑜逊等人如同车夫和仆役。
回头望去,夕阳已在阳关之外,三次叹息,却唤不回那令人愉快的人。

注释

舣:停船靠岸。
元龙豪气:指三国时陈登的豪放之气。
桂岭:地名,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之地。
荆江:长江在湖北荆门至荆州一段的别称。
王刘:泛指显赫的人物。
瑜逊:周瑜和吕蒙,均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阳关:古代边关,常用来象征离别。
可人:此处指令人愉快的人或事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所作,名为《陈次贾归以二诗言别和韵送之(其一)》。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于即将分别的不舍和感慨。

"百尺楼前舣去桅,元龙豪气肯低徊。"

这两句描绘了一艘船只在高楼之前缓缓行驶的情景,船上的桅杆已经消失在视线之外。这不仅是对即将离别场景的生动描述,也寄寓了诗人对于友人的仰望和敬佩之情。"元龙豪气"暗示了朋友非凡的才华和不凡的品格。

"昔从桂岭访梅去,今自荆江载月回。"

这里诗人回忆起过去与友人一起游历的情景,从桂岭寻访梅花至今独自从荆江带着明月返回。这两句抒写了时光的流逝和情谊的长存,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面对友人的离去所产生的情感波动。

"敢拟王刘曾主客,应嗤瑜逊等舆台。"

这两句中,诗人将自己与朋友的交情比作古代名士王粲、刘伶之间的深厚友谊,并且不惮以大才子自居。这表明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自豪,同时也透露了一种超越凡俗的情感高度。

"转头落日阳关外,三叹可人呼不来。"

在这最后两句中,诗人描绘出朋友离去时夕阳西下的景象,以及自己在阳关之外反复叹息的场面。这是对即将离别和无法挽留的无奈表达,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难以忘怀的心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对友情的珍视,以及面对离别时内心的复杂波动。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侍亲劳监游雪峰

一水横桥碧作弯,两山排闼翠成环。

寺居野色烟光外,春在人情物意间。

点检花稍香浅浅,摩娑苔刻字斑斑。

门前车马空来去,云自无心鸟自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凯还又宴王宣使乐语口号

八年一柱屹长城,此老胸中百万兵。

有造于西棠播颂,穷荒之北草知名。

喧天笳鼓归时乐,揭日旂常旷世荣。

且为平山应少驻,莫辞酩酊尽欢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八窗叔雪中登楼韵

不夜城头著此亭,山川幻化抑何神。

高低地势平于水,穷富人家等是春。

一气中间知有造,四方上下了无尘。

烹茶读易从古适,不羡梁园作赋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邓巽坡见寄元夕韵

一笑芳宵万虑平,诗翁犹自假诗鸣。

名邦想见灯成市,病骨相忘月暗城。

人事谁能记今昨,天公都莫管阴晴。

窗前细读梅花句,但觉身轻眼倍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