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有一八十翁,臂枯复耳鸣。
乘春只独往,山水何泠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八旬老者在春天独自出游的情景,通过对老人身体状况的描述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有一八十翁,臂枯复耳鸣。” 开篇以一位年迈的老者形象入诗,手臂干枯,耳朵嗡嗡作响,形象地描绘了老人的衰老状态,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乘春只独往,山水何泠泠。” 老人趁着春光,独自一人前往山水间,这里的“泠泠”不仅形容了山泉的清澈,也象征着老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这一句通过对比老人的孤独与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和谐共处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孤独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邃的理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不详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上上仰圣楼,举手望北辰。
目短意苦长,咄咄多浮云。
瑞山有好音,仁面见真种。
不须门花实,参天由把拱。
枝叶非外来,特达自本根。
善乎程伯子,谷种以言仁。
绕樵为樵湖,樵在湖中央。
谷口有子真,一曲无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