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

云胡不出,积雨予尼。意弥八纮,膝此一席。

谁具蒸徒,假予楫航。一往沧海,观彼茫洋。

掩关昼眠,胡宁不暇。鲁叟攸戒,敢视为夜。

寂寂疏帘,幽幽空阶。鸟下碎藓,伤予之怀。

悠悠古道,溢溢行潦。岂无岑楼,送目遥草。

心之忧矣,莫或予知。彼其之子,谓予寒饥。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长时间内持续不停的雨水,给人们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诗人通过对室内外景象的细腻描述,表达了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孤独与忧郁的情怀。

"云胡不出,积雨予尼。意弥八纔,膝此一席。" 这几句描绘了连绵不断的阴霾天气,积累如山的雨水围困着诗人,让其不得外出,只能独坐室内。这里“意弥八纔”可能指的是心中的忧虑和思绪缠绕,而“膝此一席”则表达了一个人的孤独静谧。

"谁具蒸徒,假予楫航。" 这里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解脱或逃避的方式,但又带有一丝无奈和不确定。

"一往沧海,观彼茫洋。掩关昼眠,胡宁不暇。" “一往沧海”常用来比喻向往远方或追求理想,而“观彼茫洋”则是对广阔大海的观望。在这里,这两句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远行的渴望,但却不得不“掩关昼眠”,闭门沉睡,等待时机。

"鲁叟攸戒,敢视为夜。寂寂疏帘,幽幽空阶。" 这几句描绘了室内的宁静与孤独,诗人似乎在寻找着心灵上的慰藉,但周围环境的寂寥和物品的空旷又增加了这种孤独感。

"鸟下碎藓,伤予之怀。悠悠古道,溢溢行潦。岂无岑楼,送目遥草。心之忧矣,莫或予知。" 这部分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感伤。鸟儿在空地上寻觅食物,古道上的积水流淌,都让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

最后两句"彼其之子,谓予寒饥。" 则可能是在表达一种被人误解的无奈,诗人的内心世界如此复杂,却又难以为外人所理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细腻情境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象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在久雨中产生的情感波动与精神状态。它不仅是一种个人情怀的抒发,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和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写照。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恒山道中

负笈远游学,驰驱燕赵间。

谁云行道苦,宁解我心闲。

□御曾闻冉,步趋窃比颜。

小舟随晚渡,双骑共朝烟。

在在有真乐,不记几经山。

形式: 排律

为黄仲宣赋山中四章章四句

山中之朝,有溪可瓢。饮我之水,亦逍以遥。

山中之暮,岂不风雨。心与一灯,耿耿千古。

山中之人,耘夫耕民。鲭厥五侯,其如子真。

于疏于蹻,朋来其学。彼恶知兹,山中之乐。

形式: 四言诗

登塔山二首(其一)

橐水潺湲春草芊,相提直上太清边。

芒鞋浥露寒生骨,羽扇迎风香满天。

绝顶未劳百计取,幻形暂就孤团眠。

觉□把酒凌空酌,岩下浮云任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登塔山二首(其二)

一径通天绝世人,闲中扶病远寻真。

小棰日映开朱帐,远树霞交伏碧麟。

晚壑籁传山鬼啸,荒陵燐煽夜军屯。

悟□始觉浮生幻,半查仍疑馀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