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

幽郊昨夜阴风断,顿觉朝来阳吹暖。

泾水桥南柳欲黄,杜陵城北花应满。

长安昨夜寄春衣,短翮登兹一望归。

闻道凯旋乘骑入,看君走马见芳菲。

形式: 古风

翻译

昨晚郊外阴风停止了,清晨忽然感受到阳光带来的温暖。
泾水桥南边的柳树快要泛黄,杜陵城北的花朵想必已经盛开。
昨天从长安送来了春衣,我站在这里短暂地眺望便想归去。
听说你胜利归来骑马进城,看着你驰马欣赏那芬芳的春景。

注释

幽郊:偏远的郊外。
阴风:冷风,寒风。
顿觉:忽然感到。
阳吹:温暖的风。
泾水桥:地名,指位于泾水上的桥梁。
柳欲黄:形容柳树即将变绿,春天将至。
杜陵城:古地名,代指长安南郊。
花应满:应该到处都是盛开的花。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这里指代故乡或出发地。
春衣:春季穿的衣服,此处也象征家人的关怀。
短翮:短小的翅膀,比喻自己不能远行或急于归家的心情。
凯旋:胜利归来。
乘骑:骑马。
走马:骑马疾行。
芳菲:芳香的花草,形容春光美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画面。开篇“幽郊昨夜阴风断,顿觉朝来阳吹暖”两句,写出了天气的转变,从寒冷到温暖,给人以明媚春光的感觉。“泾水桥南柳欲黄,杜陵城北花应满”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柳树即将黄熟,花朵盛开,展示了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

接着“长安昨夜寄春衣,短翮登兹一望归”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向往之情。这里的“春衣”不仅是实物,更承载着情感的传递。

最后,“闻道凯旋乘骑入,看君走马见芳菲”则描写了一场胜利归来的场景,诗人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感受到了战士凯旋的喜悦,以及他们英勇的气概。这里的“看君走马见芳菲”又一次点明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温暖而又充满英雄气息的春日场景。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早发大庾岭

晨跻大庾险,驿鞍驰复息。

雾露昼未开,浩途不可测。

嵥起华夷界,信为造化力。

歇鞍问徒旅,乡关在西北。

出门怨别家,登岭恨辞国。

自惟勖忠孝,斯罪懵所得。

皇明颇照洗,延议日纷惑。

兄弟远沦居,妻子成异域。

羽翮伤已毁,童幼怜未识。

踌蹰恋北顾,亭午晞霁色。

春煖阴梅花,瘴回阳鸟翼。

含沙缘涧聚,吻草依林植。

适蛮悲疾首,怀巩泪沾臆。

感谢鹓鹭朝,勤修魑魅职。

生还倘非远,誓拟酬恩德。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有所思

君子事行役,再空芳岁期。

美人旷遥伫,万里浮云思。

园桃绽红艳,郊叶柔绿滋。

坐看长夏晚,秋月生罗帷。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

仲春辞国门,畏途横万里。

越淮乘楚嶂,造江泛吴汜。

严程无休隙,日夜涉风水。

昔闻垂堂言,将诫千金子。

问余何奇剥,迁窜极炎鄙。

揆己道德馀,幼闻虚白旨。

贵身贱外物,抗迹远尘轨。

朝游伊水湄,夕卧箕山趾。

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

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

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

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

安位衅潜搆,退耕祸犹起。

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

济济同时人,台庭鸣剑履。

愚以卑自卫,兀坐去沈滓。

迨兹理已极,窃位申知己。

群议负宿心,获戾光华始。

黄金忽销铄,素业坐沦毁。

浩叹诬平生,何独恋枌梓。

浦树浮郁郁,皋兰覆靡靡。

百越去魂断,九疑望心死。

未尽匡阜游,远欣罗浮美。

周旋本师训,佩服无生理。

异国多灵仙,幽探忘年纪。

敝庐嵩山下,空谷茂兰芷。

悠悠南溟远,采掇长已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

浮湘沿迅湍,逗浦凝远盼。

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赤岸杂云霞,绿竹缘溪涧。

向背群山转,应接良景晏。

沓障连夜猿,平沙覆阳雁。

纷吾望阙客,归桡速已惯。

中道方溯洄,迟念自兹撰。

赖欣衡阳美,持以蠲忧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