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出郊韵三首(其二)

高桥第一战功收,从此江沱岁月悠。

顾我壮怀成槁木,令人老泪落荒洲。

西风何处鸡豚社,东里此时鱼蟹秋。

一笑回头便今古,赏心乐事可重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在高桥初战中建立了赫赫战功,从此江水沱边的时光悠悠漫延。
回顾我的豪情壮志如今已如枯木,让人忍不住在荒凉的沙洲上洒下老泪。
西风中哪里还有鸡犬相闻的村落,东边此刻正是鱼蟹丰收的秋季。
回首一笑,古今如过眼云烟,那些赏心乐事还能否再次重拾呢?

注释

高桥:地名,可能指某个具体的战场。
战功:军事胜利的功劳。
岁月悠:时间长久,岁月漫长。
壮怀:豪迈的情感或志向。
槁木:枯木,形容心情或身体状态衰老。
老泪:老年时的泪水,表达感慨之情。
鸡豚社:古代乡村中的农户聚居地,象征着安宁的田园生活。
东里:方位名词,东边的村落。
鱼蟹秋:秋季是鱼蟹丰收的季节。
一笑:微笑,此处可能表示豁达开朗的态度。
回头:回望过去。
今古:古今,指时间的跨度。
赏心乐事:使人愉快的事情,指美好的回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境界。"高桥第一战功收,从此江沱岁月悠"表达了战事告一段落,从此以后时间流转得缓慢而悠长。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战争结束后带来的平静与和谐。

接着的"顾我壮怀成槁木,令人老泪落荒洲"则透露出诗人对于青春不再、壮志难酬的感慨。"顾我壮怀"表明诗人在回忆往昔的英勇与激情,而"成槁木"则是比喻自己的年华已逝,变得像枯木一般无生机。这两句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悲凉,但这种哀愁并非消极,而是一种对生命过往的深刻感悟。

随后"西风何处鸡豚社,东里此时鱼蟹秋"继续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这里通过对西风与鸡豚社、东里与鱼蟹秋的对比,表现出季节更迭带来的景象变化,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最后"一笑回头便今古,赏心乐事可重不"则是诗人的自我超脱。诗人在面对岁月流逝时选择了一种豁达,一笑置之,仿佛将个人的悲欢喜怒与宇宙的永恒相融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时间的深刻领悟,以及他对于内心平静、乐观态度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超然物外的豁达。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每一句都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三用出郊韵三首(其一)

从来此地出高官,绮屋连云画里看。

十里湖光多样好,百年人事几回残。

菰蒲带露枝犹湿,䆉稏逢晴把便乾。

乐岁何妨歌乐职,簿书缠缚敢辞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三用喜雨韵三首(其三)

电掣金蛇跨列岑,秋阳翕忽转秋阴。

俄惊石鼓无停响,坐听檐花不断音。

玉秫已堪供瓮酿,紫螯渐可付庖砧。

一年好处相将近,分外乡情此际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三用喜雨韵三首(其一)

雨缶云瓶剖阿香,瀰漫何处辨玄苍。

衰翁憔悴忧三伏,古佛慈悲赐一凉。

但愿有缘乘款段,岂应无梦驾偏箱。

西风谷口秋田熟,休问奇章与赞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三用喜雪韵呈同官诸丈不敢辍禁物之令也二首(其二)

光浮暗室不因虚,冻笔难呵且罢书。

可是羞明宜夜后,何妨等伴到春初。

累茵合念闾阎苦,返棹非于故旧疏。

堪笑老禅功用狭,但能分食饲猿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