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喜雨韵三首(其一)

雨缶云瓶剖阿香,瀰漫何处辨玄苍。

衰翁憔悴忧三伏,古佛慈悲赐一凉。

但愿有缘乘款段,岂应无梦驾偏箱。

西风谷口秋田熟,休问奇章与赞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雨点打在瓦罐和云纹瓶上,阿香的身影模糊难辨,何处是天边的青苍。
年迈的老人面容憔悴,在炎热的三伏天中倍感忧虑,唯有古佛慈悲,赐予一丝清凉。
只希望有缘能骑着温顺的小马,怎会没有梦中驾驭奇特的车厢?
秋风吹过山谷,稻田已熟,无需再询问奇章与赞皇的往事。

注释

雨缶:形容雨点打在瓦罐上的景象。
云瓶:有云纹装饰的瓶子。
阿香:可能是人名或代指模糊的身影。
玄苍:深蓝色,形容天空。
衰翁:年老的男子。
三伏:农历夏季最热的三个月。
古佛:古老的佛像或佛教中的智慧象征。
慈悲:仁慈、怜悯之心。
款段:温顺的小马。
偏箱:奇特的车厢,可能比喻不寻常的交通工具。
西风:秋季的风。
谷口:山谷的入口处。
秋田熟:秋天的稻田已经成熟。
奇章:地名,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个地方。
赞皇:地名,也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个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属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雨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凉爽天气的喜悦和期待,以及对农事的关心。

"雨缶云瓶剖阿香,瀰漫何处辨玄苍":这里用了鲜明的意象来形容大雨如同从天空中倒下的水缶(古代盛水的器具),并将雨水比喻为清新的阿香。"瀰漫"形容雨水弥漫而浓厚,"辨玄苍"则是说雨后的天色变得阴沉而深邃。

"衰翁憔悴忧三伏,古佛慈悲赐一凉":诗人以一个衰老的形象出现,表达了对酷热夏日的忧虑。三伏指的是中国农历中最热的三个时段,每个时段为10天。这里说诗人在这炎热的季节里感到忧愁。而"古佛慈悲赐一凉"则是借用佛教中的慈悲观念,表达对凉爽天气的渴望。

"但愿有缘乘款段,岂应无梦驾偏箱":诗人希望能有机会享受到这种凉爽的雨水,如同乘坐舒适的车辆(款段)一般。"岂应无梦"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驾偏箱"则是形容在清凉中得到片刻安宁。

"西风谷口秋田熟,休问奇章与赞皇":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天丰收的情景。西风谷口,秋天的田野已经成熟,不需要询问或赞美那些非凡的文章(奇章)或者帝王的功业(赞皇),因为自然界本身就充满了诗意。

整首诗通过对雨后的凉爽和农事的关心,以及借用佛教元素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夏末秋初图景。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三用喜雪韵呈同官诸丈不敢辍禁物之令也二首(其二)

光浮暗室不因虚,冻笔难呵且罢书。

可是羞明宜夜后,何妨等伴到春初。

累茵合念闾阎苦,返棹非于故旧疏。

堪笑老禅功用狭,但能分食饲猿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三用喜雪韵呈同官诸丈不敢辍禁物之令也二首(其一)

不用忧他道路难,浑沦宇宙杳无端。

齐腰若未能逃佛,灭迹何妨且弃官。

节士挺身松柏比,田翁满眼稻粱看。

明年饱吃宣州饭,管取便便此腹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乡举鹿鸣劝驾

上苑春光已探来,诸公逸驾莫迟回。

点头定有文惊坐,烧尾何妨酒吸杯。

自是功名难躲避,须知气节要壅培。

老夫亲手传衣钵,来岁图经用再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其二)

莫嫌一点稚阳微,化育工夫自此推。

履袜已无亲可献,黍羔犹与俗相宜。

数千里外萦心事,四五更头攲枕时。

恳恳对天香一炷,定知人愿必天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