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宗静上人

世上方传教,山中未得归。

闲花飘讲席,驯鸽污禅衣。

积雨谁过寺,残钟自掩扉。

寒来垂顶帽,白发剃应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世间纷扰中,山中我未能归去。
闲散的花儿落在讲经台上,驯养的鸽子弄脏了僧人的法衣。
长久的雨后,无人造访这座寺庙,只有残余的钟声自己掩上了门扉。
寒风中我低头戴着帽子,满头白发剃得稀疏。

注释

世:世间。
方:正。
传教:传播宗教。
山中:深山之中。
未:尚未。
得:能够。
归:回归。
闲花:无主的花朵。
飘:飘落。
讲席:讲经的座位。
驯鸽:被驯化的鸽子。
污:玷污。
禅衣:僧侣的法衣。
积雨:连绵的雨水。
谁:谁人。
过:拜访。
寺:寺庙。
掩扉:关闭门窗。
寒来:寒冷的日子来临。
垂顶帽:低垂着头顶的帽子。
白发:白发。
剃:剃掉。
稀:稀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住在深山中的佛教高僧的生活景象。开篇“世上方传教,山中未得归”表达了高僧对世俗纷扰的超然与对归依佛法的渴望,但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此情此境,流露出诗人对尘世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接下来的“闲花飘讲席,驯鸽污禅衣”则是对高僧日常生活的一种描绘。花瓣轻落在佛经讲解之处,象征着自然界与佛法的和谐共生;而鸽鸟的粪便污染了禅衣,则隐喻出世间尘埃与精神洁净之间的对比。

“积雨谁过寺,残钟自掩扉”此处通过描写寺庙在连绵细雨中的寂静与孤独,表现出了高僧与世隔绝、心灵世界的封闭。同时,“残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

末尾两句“寒来垂顶帽,白发剃应稀”则直接描绘了高僧的外在形象。在寒冷来临时,他戴上帽子;而剃发,则是出家人的标志,也表明其对于俗世的彻底放下,以及对精神修行的坚持。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中高僧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与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

收录诗词(134)

雍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 字:国钧
  • 籍贯:成都
  • 生卒年:约789~873以前

相关古诗词

赠金河戍客

惯猎金河路,曾逢雪不迷。

射雕青冢北,走马黑山西。

戍远旌幡少,年深帐幕低。

酬恩须尽敌,休说梦中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卢岳闲居十韵

扰扰走人寰,争如占得闲。

防愁心付酒,求静力登山。

见药芳时采,逢花好处攀。

望云开病眼,临涧洗愁颜。

春色流岩下,秋声碎竹间。

锦文苔点点,钱样菊斑斑。

路远朝无客,门深夜不关。

鹤飞高缥缈,莺语巧绵蛮。

养拙甘沈默,忘怀绝险艰。

更怜云外路,空去又空还。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和河南白尹西池北新葺水斋招赏十二韵

二室峰前水,三川府右亭。

乱流深竹径,分绕小花汀。

池角通泉脉,堂心豁地形。

坐中寒瑟瑟,床下细泠泠。

雨夜思巫峡,秋朝想洞庭。

千年孤镜碧,一片远天青。

鱼戏摇红尾,鸥闲退白翎。

荷倾泻珠露,沙乱动金星。

藤架如纱帐,苔墙似锦屏。

龙门人少到,仙棹自多停。

游忆高僧伴,吟招野客听。

馀波不能惜,便欲养浮萍。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荅蜀中经蛮后友人马艾见寄

茜马渡泸水,北来如鸟轻。

几年朝凤阙,一日破龟城。

此地有征战,谁家无死生。

人悲还旧里,鸟喜下空营。

弟侄意初定,交朋心尚惊。

自从经难后,吟苦似猿声。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