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掩凄凉、黄昏庭院,角声何处呜咽。

矮窗曲屋风灯冷,还是苦寒时节。凝伫切。

念翠被熏笼,夜夜成虚设。倚阑愁绝。

听凤竹声中,犀影帐外,簌簌酿寒轻雪。

伤心处,却忆当年轻别。梅花满院初发。

吹香弄蕊无人见,惟有暮云千叠。情未彻。

又谁料而今,好梦分胡越。不堪重说。

但记得当初,重门锁处,犹有夜深月。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翻译

在凄清的黄昏,庭院里回荡着角声,不知从何而来。
矮小的窗户和弯曲的房屋里,冷风吹过孤零零的风灯,仍是严冬时节。
我长久站立,心中思念着翠被下的温暖,夜晚却空置无眠。
倚着栏杆,愁绪满怀,只听见凤竹声中,犀牛角影外,仿佛飘落着轻盈的寒雪。
伤心之时,回忆起当年的离别,梅花正盛开在满院之中。
无人欣赏那梅花的香气和花蕊,只有层层暮云见证了这一切。
如今的情感仍未平息,谁能预料到如今的分离,难以言说的痛苦。
只记得当初,重重门户紧闭,深夜仍有皎洁的月光洒落。

注释

凄凉:悲凉,凄清。
黄昏:傍晚。
角声:军中的号角声。
矮窗:低矮的窗户。
曲屋:弯曲的小屋。
风灯:风中摇曳的灯。
苦寒:极冷的天气。
凝伫:长时间站立不动。
翠被:绿色的被子。
熏笼:古代用来熏香的器具。
倚阑:倚靠栏杆。
愁绝:极度忧愁。
凤竹:竹子制成的乐器。
犀影:犀牛角的影子。
簌簌:形容轻微的声音。
轻雪:像雪一样的轻盈事物。
梅花:冬季开花的植物。
当初:以前。
重门:多层门扉。
夜深月:深夜的月光。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夜寂静而凄清的画面。"掩凄凉、黄昏庭院,角声何处呜咽",开篇便以黄昏时分的凄凉庭院和远处传来的角声,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矮窗曲屋风灯冷,还是苦寒时节",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寒冷与孤寂。

"翠被熏笼,夜夜成虚设",表达了主人公对往昔温馨生活的怀念,如今却只能独自承受寂寞。"倚阑愁绝",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他的深深愁绪。"听凤竹声中,犀影帐外,簌簌酿寒轻雪",借凤竹声和轻雪,增添了画面的凄清,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伤心处,却忆当年轻别",回忆起往日的离别,更添伤感。"梅花满院初发",以梅花的盛开反衬出孤独,无人欣赏。"吹香弄蕊无人见,惟有暮云千叠",写尽了无人共享的落寞。

"情未彻",表达情感的绵长和无法释怀。"而今,好梦分胡越",揭示了时空的阻隔,加重了离别的痛苦。最后,"当初,重门锁处,犹有夜深月",以月光下的重门锁,象征着昔日的回忆和如今的隔离,给人留下深深的遗憾。

整体来看,程垓的《摸鱼儿》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主人公在苦寒季节中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现实的无奈。

收录诗词(155)

程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正伯。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 籍贯: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86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其一)忆别

门掩垂杨,宝香度、翠帘重叠。

春寒在,罗衣初试,素肌犹怯。

薄霭笼花天欲暮,小风送角声初咽。

但独褰、幽幌悄无言,伤初别。衣上雨,眉间月。

滴不尽,颦空切。羡栖梁归燕,入帘双蝶。

愁绪多于花絮乱,柔肠过似丁香结。

问甚时、重理锦囊书,从头说。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

葺屋为舟,身便是、烟波钓客。

况人间元似,泛家浮宅。

秋晚雨声篷背稳,夜深月影窗棂白。

□满船诗酒满船书,随意索。也不怕,云涛隔。

也不怕,风帆侧。但独醒还睡,自歌还拍。

卧后从教鳅鳝舞,醉来一任乾坤窄。

恐有时、撑向大江头,占风色。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二)

水远山明,秋容淡、不禁摇落。

况正是、楼台高处,晚凉犹薄。

月在衣裳风在袖,冰生枕簟香生幕。

算四时、佳处是清秋,须行乐。东篱下,西窗角。

寻旧菊,催新酌。笑广平何事,对秋萧索。

摇叶声声深院宇,折荷寸寸闲池阁。

待归来、闲把木犀花,重薰却。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庭芳.时在临安晚秋登临

南月惊乌,西风破雁,又是秋满平湖。

采莲人尽,寒色战菰蒲。

旧信江南好景,一万里、轻觅莼鲈。

谁知道,吴侬未识,蜀客已情孤。

凭高,增怅望,湘云尽处,都是平芜。

问故乡何日,重见吾庐。

纵有荷纫芰制,终不似、菊短篱疏。

归情远,三更雨梦,依旧绕庭梧。

形式: 词牌: 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