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陵馆冬青树

碧树如烟覆晚波,清秋欲尽客重过。

故园亦有如烟树,鸿雁不来风雨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翻译

茂密的绿树像烟雾笼罩着傍晚的湖面,清秋将近,我再次来访。
故乡也有如烟的树木,但大雁不再飞来,因为风雨频繁。

注释

碧树:翠绿的树木。
如烟:形容树木茂盛,像烟雾一样。
覆:覆盖。
晚波:傍晚的湖面波光。
清秋:秋季天气清爽。
欲尽:即将结束。
客:客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重过:再次经过。
故园:故乡。
亦有:也拥有。
如烟树:像烟雾般的树木(与上句呼应)。
鸿雁:大雁,古代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不来:没有飞来。
风雨多:风雨频繁,暗示环境恶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末时节的画面,通过“碧树如烟覆晚波”可见诗人对景色的细腻描写,表现出一种淡远之美。"清秋欲尽客重过"则透露出诗人作为旅途中的游子,对时间流逝和行程重重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故园亦有如烟树,鸿雁不来风雨多”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故园亦有如烟树"似乎是在说,即便是远在千里的家乡,也有着同样让人怀念的景致,但“鸿雁不来风雨多”则显示出一种孤独和荒凉,可能是因为时节已晚或者其他原因,连大雁也不再光顾,反而是风雨交加,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传达出了秋天的萧瑟和个人的孤独与怀旧之情。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泗上奉送相公

语堪铭座默含春,西汉公卿绝比伦。

今日抱辕留不得,欲挥双涕学舒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经王先生故居

晚波东去海茫茫,谁识蓬山不死乡。

弄玉已归萧史去,碧楼红树倚斜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经汾阳旧宅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

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阳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茅山道中

溪树重重水乱流,马嘶残雨晚程秋。

门前便是仙山路,目送归云不得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