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紫薇花书感四首(其一)

五度伤春寸草心,谁知此树更情深。

蓼莪咏罢还思痛,华黍诗亡尚有音。

看碧成朱劳想象,流根自叶为沉吟。

小窗独坐黄昏后,相对忘言泪满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面对紫薇花时的深深感慨。首句“五度伤春寸草心”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春天的敏感与哀愁,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界的季节变换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共鸣。接着,“谁知此树更情深”一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暗示紫薇花不仅承载着自然之美,更蕴含着诗人难以言喻的深情。

接下来的“蓼莪咏罢还思痛,华黍诗亡尚有音”,通过引用古代诗歌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思。蓼莪与华黍都是古代哀悼亡亲的诗歌,此处借以表达对失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法言说的悲痛。

“看碧成朱劳想象,流根自叶为沉吟”两句,运用了色彩变化的意象,以及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象征着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与深沉。碧转朱的变化,既是对自然界色彩转换的描绘,也是对情感由哀转痛的隐喻;而“流根自叶”的沉吟,则是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自我对话与反思。

最后,“小窗独坐黄昏后,相对忘言泪满襟”以场景描写收尾,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深情的氛围。黄昏时刻的小窗前,诗人独自面对紫薇花,泪水已满襟,却无言以对,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更是对生命、时间、情感深刻思考后的无声倾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紫薇花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展现了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类情感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对紫薇花书感四首(其二)

画省从容岁月宽,清香燕寝昔凝欢。

花开花落枯荣感,年去年来冷暖叹。

虚白堂中春寂寞,软红尘里梦阑珊。

可怜颜色经时别,珍重秋来次第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对紫薇花书感四首(其三)

辛苦移根剩劫余,故园荒径近何如。

玉堂仙伴应怀尔,茅屋诗人转愧予。

过眼雾花皆幻境,惊心风木有空庐。

无言桃李今何在,杜牧多情句不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对紫薇花书感四首(其四)

欲持樽酒酹花前,爱惜榆光及暮年。

绛雪霏霏吹满地,白云渺渺望终天。

两开丛菊犹如此,千岁蟠桃恐未然。

长系春秋霜露念,看花再发月重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龙筠圃吏部寄题拙诗四首,适假旋,赋此为赠

龙子具史才,善学紫阳笔。

著书逾十年,凤池曾未入。

忽捧五朵云,变体效韦陟。

同游忆鹭渚,论文共畴昔。

古今纳怀抱,早兼才学识。

致身今省郎,回翔在禁密。

由来铨衡司,稽考近史职。

岂独藉文章,赓歌以报国。

子亦能诗人,投我累篇什。

性情本一气,我诗堪子质。

作诗如作史,即此见风力。

子诗无常师,往往有心得。

浪仙遇京兆,推敲偶相值。

公干肯升堂,澹台不至室。

诗道日趋下,竟成夤缘习。

而子独不然,品高诗自逸。

观人在忽微,我心仪有日。

以兹矢平生,当为邦司直。

看子上青云,晚成裕名实。

致君尧舜道,千秋事何极。

同学廿年余,心期应可必。

杜老称诗史,许身空契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