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谢丁执中寄黄龙菜

吴山草长春暖时,吴人髻中金卷箷。

家家馈荐作寒食,贫富丰俭要适宜。

富兼庶品助取醉,贫得胜具兼哦诗。

金瓶玉箸固华丽,雕章缋句真瑰奇。

西溪友生居占野,不务结屋留园葵。

岁时供给不外索,野花满院蔬本肥。

今朝怀我寄馀剂,色照匕箸光陆离。

我惭此腹负此物,但用当肉无它辞。

旧闻书生饭不足,朝暮齑盐只充腹。

劝餐齿颊杂宫商,若比哥舒荐梁肉。

我歌短章持报辱,恐子诗成费追逐。

好音佳惠不敢虚,寄以离骚三十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吴山一带的田园风光与乡土生活。开篇两句“吴山草长春暖时,吴人髻中金卷箷”生动地勾勒出当时吴地草木繁盛、妇女装饰华丽的情景。接着,“家家馈荐作寒食,贫富丰俭要适宜”展示了人们在春暖时节准备寒食(即现在的冷盘或凉拌菜)的场景,无论贫富都各得其所,体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社会状态。

诗中还写到“富兼庶品助取醉,贫得胜具兼哦诗”表达了不同阶层的人在春日里寻欢作乐的方式:富人以丰盛的物资享受宴饮,穷人则以简单的器皿吟唱诗歌。这里通过对比,展现出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金瓶玉箸固华丽,雕章缋句真瑰奇”则描绘了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其中金银玉器与精美的诗文相得益彰,显示出当时文化艺术之繁荣。

接下来,“西溪友生居占野,不务结屋留园葵”转而描写一种隐逸式的人生选择,诗人赞赏这样自由自在、不为物累的生活态度。紧接着,“岁时供给不外索,野花满院蔬本肥”表明这种生活方式依然能够获得自然恩赐的丰富,不需过多索取。

“今朝怀我寄馀剂,色照匕箸光陆离”则是诗人对自己心怀所寄托之物——诗歌创作的自信与期待。这里,“馀剂”指的是诗人的作品,“匕箸”是古代书写用的工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满载深情,并希望它能够发出光彩,传诸后世。

“但用当肉无他辞”则是说诗歌如同美食一般,只需直接享受其中之味,不必多言。最后,“旧闻书生饭不足,朝暮齑盐只充腹。我歌短章持报辱,恐子诗成费追逐。”诗人通过对比古人的清贫生活和自己的创作状态,表达了自己虽然物质上不富裕,但在精神层面却有所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吴地春日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个人文学创作与精神追求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了一种既关注社会生活又重视个人的文化态度。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又题祤禅客龟峰图

不用丹青染素翰,疏烟分染碧云端。

一千里地境中镇,三十六峰天半寒。

巢露叶中呈物象,滤罗带畔叠林峦。

人间此是清凉药,时向尘中为展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又题琳师房刘行简给事墨竹

黄门给事二千粟,日割三牲亦应足。

刘翁食俎厌膻腥,千亩渭川期满腹。

吴人束简如束刍,百钱可了三日厨。

刘翁平生几两屐,可能千亩无赢馀。

独嫌纳腹未可尽,更为挥毫写清峻。

庭空月落千丈长,老柏乔松未高劲。

锦绷稚子置腹中,铁面老人凌远风。

此君族类俱得所,多事索此霜髯翁。

腹饥眼饱徒倥偬,只说饕馋疑作俑。

何以先生日照盘,更看婵娟势飞动。

琳师从此唯善看,时时更为通平安。

形式: 古风

三月三十日

寂寞馀红点翠衣,晓风捲尽絮花飞。

避人黄鸟远山去,背我青春此日归。

倦舞柳条犹作意,侵阶芳草不知非。

老无年少寻芳恨,一榻清风展翠帷。

形式: 七言律诗

大笑鸟

夜闻慨欬如老翁,若悲若啸空山中。

老妻幼子疑问我,此名何物来何从。

我知此物不常有,岂解招祥宜报咎。

狐鸣枭噪殆所传,惟祝停声声转久。

明朝问人此何鸟,僧言此鸟名大笑。

幸灾乐祸撼主人,侥倖前知非善告。

我闻此语益悽然,我从坎壈今有年。

若徒报祸未报死,子之告我何迁延。

异时白骨满城郭,此时子笑何人前。

昔年长沙贾太傅,鵩鸟飞鸣告其故。

滔滔宇宙鵩安知,应怪达人任来去。

窗前灵鹊人乐闻,谷莺上下长和鸣。

汝曾不效乃效此,汝性险远知难更。

汝其更笑我自娱,取酒与尔同歌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