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炳书记

心镜频磨发渐斑,照临今古未尝闬。

已知所得离文字,此去禅栖必有山。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随着岁月流逝,心如明镜常被磨砺,头发也渐渐斑白。
这面镜子映照古今,从未间断过它的照耀。

注释

心镜:比喻内心清澈如镜的心境。
频磨:频繁地打磨、修炼。
发渐斑:形容人老头发变白。
照临:照耀、涵盖。
闬:同‘瀚’,广大无边。
所得:所领悟或得到的智慧。
离文字:超越文字表达的境界。
禅栖:修行禅定的生活。
必有山:必定会选择在山中修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送炳书记》。诗人以"心镜"自比,表达其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频磨发渐斑"描绘了岁月在研读中流逝,头发斑白的过程。"照临今古未尝闬"意味着他的心灵之镜洞察古今,无所不照,但并未因此而有所隔阂。诗人进一步表明自己已经认识到文字并非全部,超越文字的智慧更为重要。最后两句"已知所得离文字,此去禅栖必有山"表达了他对于修行生活的决心,预示着即将离开尘世,遁入山林,过上禅寂的生活。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送鄱阳复道者

相逢道人漆双瞳,衣衫零落迎秋风。

甘将百骸作泥土,冷笑万事如展蓬。

当今祖道薄如纸,瓦缶雷鸣闹人耳。

正音却作一线悬,两手枕胸泪如洗。

行行不惜两茎眉,魔宫虎穴俱探窥。

山穷桥断始得路,伎俩尽时方见伊。

形式: 古风

徒弟宗璞建施水庵请赞

等是垂慈,初无门户。

璞玉既分兮可观,梵仪顿举兮难睹。

凌霄峰顶看云人,普化堂中第一祖。

形式: 押[麌]韵

阅宗镜录

百卷非文字,精探海藏深。

老胡三寸舌,镜主几生心。

力破尘劳网,能销旷劫金。

归原何所似,花底啭灵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颂古

赵州八十方行脚,虚堂八十再住山。

别有一机恢佛租,九重城里动龙颜。

形式: 偈颂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