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聪首座之弋阳兼呈陈郎中

当头一著没巴鼻,坐断诸方成忌讳。

此心不向白云闲,一锡飘然下层翠。

晦庵过犯弥天大,居士无端也捏怪。

至今落赚有谁知,也要大家偿夙债。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开始就出奇制胜,无人能敌,坐拥各方却成了忌惮的对象。
他的心从不闲适于云游,手持锡杖悠然下山,深入翠绿的山谷。
晦庵的过错如同遮天蔽日,居士无故遭受指责。
直到如今,被欺骗的人们又有谁知道呢?他也需要偿还过去的亏欠。

注释

当头一著:突然出奇制胜。
没巴鼻:无人能敌。
坐断:掌控。
忌讳:忌惮。
白云闲:云游的生活。
一锡:一根锡杖,指僧人。
层翠:翠绿的山谷。
晦庵过犯:晦庵的过错。
弥天大:极大。
居士:指有德行的居家人士。
捏怪:无端指责。
落赚:被骗。
偿夙债:偿还旧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崇岳所作的《送聪首座之弋阳兼呈陈郎中》。首句“当头一著没巴鼻”形象生动,比喻聪首座面临的困境或挑战突然且严峻,如同棋局中的关键一招,不容闪失。次句“坐断诸方成忌讳”则描绘了他地位的重要和周围人的戒惧,暗示他的言行可能引起他人的关注和警惕。

第三句“此心不向白云闲”表达了首座坚定的心志,即使身处纷扰,也不愿让心境如白云般悠闲,而是积极投入事务。最后一句“一锡飘然下层翠”,以僧人的行杖(锡杖)轻盈地落在山色翠绿之处,象征着首座潇洒离去,超脱世俗的风采。

中间两句“晦庵过犯弥天大,居士无端也捏怪”暗指聪首座可能因某事触犯了权贵(晦庵),而自己(居士)也因此受到牵连,显得无辜受累。尾句“至今落赚有谁知,也要大家偿夙债”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讽刺,暗示着这场风波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人际纠葛,首座和陈郎中都可能需要为此承担某种责任。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禅宗的意象和比喻,既表达了对聪首座的送别之情,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复杂与微妙。

收录诗词(250)

释崇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三二~一二○二),俗姓吴。二十三岁受戒於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於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於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历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乾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於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隐,命为首座。不久出世於平江府阳山澄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为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隐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众。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

  • 号:松源
  • 籍贯:处州龙泉(今属浙江)

相关古诗词

送悟藏主还姑苏

玲珑岩畔瞥不瞥,竖起脊梁生铁橛。

无端林下错商量,携手相随入虎穴。

瓮里蓦然失却鳖,个事明明向谁说。

彼时只是此时人,谁知眼里重添屑。

我携拄杖奔南北,君入西山恣轻忽。

放下蛇头捋虎须,翻身便作白拈贼。

太虚全布目前机,生杀交驰谁敢窥。

我来一笑重相见,鼻孔由来向下垂。

密庵家风彻骨贫,密庵有眼且无筋。

将无作有这些子,透这些子能几人。

西风落木天宇迥,君兮不住别峰顶。

曹溪一滴杖头挑,涨起吴江千万顷。

形式: 古风

送琉书记还长乐(其三)

迢迢故国三千里,忽忆萓堂送别时。

拄杖生风兴何极,楚天辽邈远山低。

形式: 七言绝句

送鹿野珍禅友还七闽(其一)

共处十年真岁寒,山边水边相盘桓。

拶倒几回扶不起,未尝说著祖师关。

形式: 七言绝句

送谦侍者还乡省亲

有句无句藤倚树,铁壁银山没回互。

三千里外面尊堂,一毫头上全体露。

睦州谩说编蒲屡,新丰卖峭不归去。

今人不比昔时人,出门便是还乡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