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舟中颇凉因有所感

扁舟畏朝热,望夜倚桅樯。

日共火云退,风兼水气凉。

未秋轻病骨,微曙浣愁肠。

坚我江湖意,滔滔兴不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小船畏惧早晨的炎热,夜晚时就依靠在桅杆上休息。
太阳和火红的云彩一同退去,风中带着水汽带来一丝凉意。
还未到秋天,我就已因轻度病弱而感到身体不适,黎明前的微光照亮了我忧郁的心肠。
这让我更加坚定在江湖漂泊的决心,即使波涛汹涌,我的兴致也未曾忘却。

注释

扁舟:小船。
畏:畏惧。
朝热:早晨的炎热。
望夜:夜晚时。
倚:依靠。
桅樯:桅杆。
日共:太阳和。
火云:火红的云彩。
退:退去。
风兼:风中带着。
水气:水汽。
凉:凉意。
未秋:还未到秋天。
轻病骨:轻度病弱。
微曙:黎明前的微光。
浣:照亮。
愁肠:忧郁的心肠。
坚:坚定。
江湖意:在江湖漂泊的决心。
滔滔:波涛汹涌。
兴不忘:兴致未曾忘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夜舟中的凉爽景象。诗人在炎热的夏日里,选择了一个清晨时分乘坐扁舟,享受着夜晚留下的凉意和早晨的微风。通过“望夜倚桅樯”一句,可以想象到诗人静坐在船上,依靠着桅杆,凝视着夜色渐退的天空。

“日共火云退,风兼水气凉”写出了夏日末期,太阳与火热的云霞相互作用逐渐消散,而带来了凉爽的风,同时伴随的是来自水面的清凉气息。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传达了一种从炎热向凉爽过渡的舒适感受。

“未秋轻病骨,微曙浣愁肠”表达了诗人在夏末初秋之际,因身体略显不适而生的忧虑。这种忧虑并非沉重,只是如同清晨的露水一般,细腻而不易觉察。

最后,“坚我江湖意,滔滔兴不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江湖生活的坚定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难以忘怀。这里的“坚我江湖意”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守,而“滔滔兴不忘”则是对这种坚守之情无法磨灭的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夏夜舟中凉爽气息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感受与自然景象的交织,展现了一个深具文学素养和哲学思考的人物形象。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射亭

因射构兹亭,序贤仍阅兵。

庶民观礼教,群寇避威声。

城垒前相壮,溪山势尽倾。

宜哉百里地,桴鼓未尝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挽舜元胡著作郎

德行文章里闬宗,姓名朝野尽知公。

侍亲存没皆全孝,报政初终必竭忠。

性直不从花县乐,分安求逸郁堂空。

从今永别人间去,笑入蓬瀛阆苑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留题微之廨中清辉阁

故人名字在瀛洲,邂逅低徊向此留。

鸥鸟一双随坐啸,荷花十丈对冥搜。

水涵樽俎清如洗,山染衣巾翠欲流。

宣室应疑鬼神事,知君能复几来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离北山寄平甫

日月沄沄与水争,披襟照见发华惊。

少年忧患伤豪气,老去经纶误半生。

休向朝廷论一鹗,只知田里守三荆。

清溪几曲春风好,已约归时载酒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