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马耳山

兹山表东服,远近瞻其名。

合沓尽溟涨,浑浑连太清。

我来疑初伏,幽路无炎精。

流水出溪尽,覆萝摇风轻。

高深变气候,俯仰暮天晴。

入谷烟雨润,登崖云日明。

乾坤正含养,种植总滋荣。

草树皆秀色,雏麋乱新声。

攀岩挹桂髓,洞穴拾瑶英。

此地隐微径,何人得长生。

宿心尚葛许,弥愿栖蓬瀛。

太息宦名路,迟回忠孝情。

还丹昧远术,养素惭幽贞。

安得从此去,悠然升玉京。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游历马耳山的风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开篇“兹山表东服,远近瞻其名”即设定了壮丽的山脉背景,随后通过“合沓尽溟涨,浑浑连太清”描绘了山间流水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诗人在此环境中产生了对隐居生活的憧憬,如“我来疑初伏,幽路无炎精”所示。

“流水出溪尽,覆萝摇风轻”表现了山间溪流和植物的生机勃勃,而“高深变气候,俯仰暮天晴”则写出了山中天气变化和日落时分的景色。接下来的“入谷烟雨润,登崖云日明”更是细腻地描绘了山谷间的湿润与阳光照耀。

“乾坤正含养,种植总滋荣。草树皆秀色,雏麋乱新声”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态平衡和生命力旺盛的赞美。紧接着,“攀岩挹桂髓,洞穴拾瑶英”描写了探寻山石和发现珍奇之物的情景。

“此地隐微径,何人得长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所能带来长寿的向往。而“宿心尚葛许,弥愿栖蓬瀛”则是对这种生活的进一步憧憬和期望。最后,“太息宦名路,迟回忠孝情。还丹昧远术,养素惭幽贞。安得从此去,悠然升玉京”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世俗的放弃,以及对修炼和内心纯洁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宁静。

收录诗词(29)

萧颖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邹象先

桂枝常共擢,茅茨冀同荐。

一命何阻脩,载驰各川县。

壮图悲岁月,明代耻贫贱。

回首无津梁,祗令二毛变。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蒙山作

东蒙镇海沂,合沓馀百里。

清秋净氛霭,崖崿隐天起。

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跻。

将穷绝迹处,偶得冥心理。

云气杂虹霓,松声乱风水。

微明绿林际,杳窱丹洞里。

仙鸟时可闻,羽人邈难视。

此焉多深邃,贤达昔所止。

子尚捐俗纷,季随蹑遐轨。

蕴真道弥旷,怀古情未已。

白鹿凡几游,黄精复奚似。

顾予尚牵缠,家业重书史。

少学务从师,壮年贵趋仕。

方驰桂林誉,未暇桃源美。

岁暮期再寻,幽哉羡门子。

形式: 古风

□□□赵载同游焦湖夜归作

□□将泽国,淜腾迎淮甸。

东江输大江,别流从此县。

仙尉俯胜境,轻桡恣游衍。

自公暇有馀,微尚得所愿。

拈引间翰墨,风流尽欢宴。

稍移井邑闲,始悦登眺便。

遥岫逢应接,连塘乍回转。

划然气象分,万顷行可见。

波中峰一点,云际帆千片。

浩叹无端涯,孰知蕴虚变。

往游信不厌,毕景方未还。

兰□烟霭里,延缘蒲稗间。

势随风潮远,心与□□闲。

回见出浦月,雄光射东关。

悠然蓬壶事,□□□衰颜。

安得傲吏隐,弥年寓兹山。

形式: 古风

江有归舟三章

江有归舟,亦乱其流。之子言旋,嘉名孔修。

扬于王庭,允焯其休。舟既归止,人亦荣止。

兄矣弟矣,孝斯践矣。称觞燕喜,于岵于屺。

彼游惟帆,匪风不扬。有彬伊父,匪学不彰。

予其怀而,勉尔无忘。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