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未委衡山色,何如对塔峰。
曩宵曾宿此,今夕值秋浓。
羽族栖烟竹,寒流带月钟。
井甘源起异,泉涌渍苔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秋夜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在静谧的环境中寻找灵魂的慰藉。
“未委衡山色,何如对塔峰。”开篇即以广阔的视野引入,"未委"意味着尚未完全展现,而"何如"则是一种质疑,似乎在询问这座塔峰如何。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将自然景物与建筑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曩宵曾宿此,今夕值秋浓。”诗人的情感随即展现,他回忆起过往在此地的夜晚,而现在则是深秋,这里的"今夕"与"曩宵"相对,比喻时间的流转和个人经历的变化。
“羽族栖烟竹,寒流带月钟。”接下来的两句更为生动,“羽族”指代鸟类,栖息在烟雾缭绕的竹林之中,而"寒流"则是秋夜清冷的溪水声,与"带月"的钟声交织,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井甘源起异,泉涌渍苔封。”最后两句诗,通过对井水和泉水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井甘"意味着井水甘甜,而"源起异"则指泉水的来源神秘且不同寻常;"泉涌"形容泉水的汩汩而出,而"渍苔封"则是对生长在石缝间苔藓的描绘,增添了一种时间的沉淀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古寺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力的深刻体悟。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嗟以龙钟身,如何岁复新。
石门思隐久,铜镜强窥频。
花发新移树,心知故国春。
谁能平此恨,岂是北宗人。
我来从北鄙,子省涉西陵。
白发初相识,秋山拟共登。
邻居帝城雨,会宿御沟冰。
未报见贻作,耿然中夜兴。
疏林荒宅古坡前,久住还因太守怜。
渐老更思深处隐,多闲数得上方眠。
鼠抛贫屋收田日,雁度寒江拟雪天。
身是龙钟应是分,水曹芸阁枉来篇。
稍怜公事退,复遇夕阳时。
北朔霜凝竹,南山水入篱。
吟怀沧海侣,空问白云师。
恨不相从去,心惟野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