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云深处磬声微,祗树林幽映竹扉。
几度月明禅榻夜,洞?溪鹤也忘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林禅院景象。"白云深处磬声微",诗人以轻柔的磬声衬托出山中禅寺的宁静,仿佛在白云缭绕之间,那悠扬的佛音若隐若现。"祗树林幽映竹扉",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竹篱笆后的林木在月光下显得更加静谧,禅意盎然。
"几度月明禅榻夜",诗人通过夜晚明亮的月色,暗示了自己多次在此度过寂静的禅修时光,禅榻上的修行者沉浸在内心的宁静中。"洞壑溪鹤也忘机",更是将禅境推向极致,连溪边的白鹤都忘记了世俗的机心,与僧人一同融入这超脱尘世的禅定世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和禅修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超脱尘俗、追求心灵净化的向往,具有浓厚的禅宗意境。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一别青山音问稀,白云流水思依依。
不知老鹤巢边树,几度开花几度飞。
洞门一径入烟霞,九曲溪泉绕洞斜。
铁笛一声山月冷,独骑黄鹤问仙家。
羽人住处是仙源,蔓草藤花掩洞门。
看罢黄庭人不见,唯馀寒溜与霜?。
抽却朝簪别汉家,赤松相候在烟霞。
如今悟得全身计,不似从前博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