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冽寺主之京迎禅和尚

禅门居此地,瞻望在虚空。

水国月未上,苍生如梦中。

上人知机士,瓶锡慰樊笼。

彼土诸梵众,嗟君扬道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佛门静处于此地,遥望指向广阔天空。
水域之上月亮尚未升起,世间众生如同沉浸在梦中。
高僧乃是识时务者,携带瓶锡以慰藉尘世的束缚。
彼岸诸天神众,赞叹您弘扬佛法的精神。

注释

禅门:指佛教寺院,修行之地。
瞻望:远望,此处指修行者的深远视野。
虚空:广阔的天空,也象征着心灵的无限与超脱。
水国:水域、水乡,泛指自然环境。
月未上:月亮还未升起,暗示时间尚早或情境幽暗。
苍生:广大的百姓,所有众生。
梦中:比喻众生生活在虚幻不实的世界中。
上人:对高僧的尊称。
知机士:懂得时机、机缘的人,这里指智慧超群的修行者。
瓶锡:瓶指行脚僧携带的水瓶,锡指锡杖,合指僧侣旅行的简单行装。
樊笼:囚笼,比喻世俗的束缚和烦恼。
彼土:彼岸世界,佛教中指超脱生死轮回的净土。
诸梵众:众多天神,梵指清净之意,众指群体。
嗟君:赞叹你。
扬道风:传播、弘扬佛法的精神和教义。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灵一的作品,名为《送冽寺主之京迎禅和尚》。从这短暂的四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厚佛法修养与对友情的珍视。

"禅门居此地,瞻望在虚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修行之所在的向往和心灵的寄托。在这里,“虚空”不仅是指自然界的广阔无边,更有超脱尘世、悟道的意味。

"水国月未上,苍生如梦中。" 这两句诗描绘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景。“水国月未上”暗示了一种静谧与寂寞,而“苍生如梦中”则表达了对世间万象的看破和超脱之感。

"上人知机士,瓶锡慰樊笼。" 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对于朋友——这位禅宗高僧的赞美。“上人”指的是修为高深、悟性非凡的僧侣,“知机士”则强调了他们对时机和境遇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后两字“慰樊笼”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与支持。

"彼土诸梵众,嗟君扬道风。"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远方僧侣们的称颂和对朋友弘扬佛法的期望。“彼土”指的是遥远的地方,“诸梵众”泛指那里所有修行者。而“嗟君扬道风”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朋友能在遥远之地也继续传播禅宗的智慧和精神。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解脱的佛学思想。同时,它也是对友情的一种赞美和寄托,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与对朋友修为的尊敬。在唐代这样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当时文化的繁荣,也能窥见到人们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收录诗词(40)

灵一(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明素上人归楚觐省

能将疏懒背时人,不厌孤萍任此身。

江上昔年同出处,天涯今日共风尘。

平湖旧隐应残雪,芳草归心未隔春。

前路倍怜多胜事,到家知庆綵衣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范律师往果州

终南千古后,独尔继卿名。

离障非今日,脩因是几生。

乱峰寒影暮,深涧野流清。

远客归心苦,难为此别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殷判官归上都

漾舟云路客,来过夕阳时。

向背堪遗恨,逢迎宿未期。

水容愁暮急,花影动春迟。

别后王孙草,青青入梦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哭卫尚书

画戟重门楚水阴,天涯欲暮共伤心。

南荆双戟痕犹在,北斗孤魂望已深。

莲花幕下悲风起,细柳营边晓月临。

有路茫茫向谁问,感君空有泪沾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