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禅门居此地,瞻望在虚空。
水国月未上,苍生如梦中。
上人知机士,瓶锡慰樊笼。
彼土诸梵众,嗟君扬道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灵一的作品,名为《送冽寺主之京迎禅和尚》。从这短暂的四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厚佛法修养与对友情的珍视。
"禅门居此地,瞻望在虚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修行之所在的向往和心灵的寄托。在这里,“虚空”不仅是指自然界的广阔无边,更有超脱尘世、悟道的意味。
"水国月未上,苍生如梦中。" 这两句诗描绘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景。“水国月未上”暗示了一种静谧与寂寞,而“苍生如梦中”则表达了对世间万象的看破和超脱之感。
"上人知机士,瓶锡慰樊笼。" 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对于朋友——这位禅宗高僧的赞美。“上人”指的是修为高深、悟性非凡的僧侣,“知机士”则强调了他们对时机和境遇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后两字“慰樊笼”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与支持。
"彼土诸梵众,嗟君扬道风。"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远方僧侣们的称颂和对朋友弘扬佛法的期望。“彼土”指的是遥远的地方,“诸梵众”泛指那里所有修行者。而“嗟君扬道风”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朋友能在遥远之地也继续传播禅宗的智慧和精神。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解脱的佛学思想。同时,它也是对友情的一种赞美和寄托,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与对朋友修为的尊敬。在唐代这样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当时文化的繁荣,也能窥见到人们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不详
能将疏懒背时人,不厌孤萍任此身。
江上昔年同出处,天涯今日共风尘。
平湖旧隐应残雪,芳草归心未隔春。
前路倍怜多胜事,到家知庆綵衣新。
终南千古后,独尔继卿名。
离障非今日,脩因是几生。
乱峰寒影暮,深涧野流清。
远客归心苦,难为此别情。
漾舟云路客,来过夕阳时。
向背堪遗恨,逢迎宿未期。
水容愁暮急,花影动春迟。
别后王孙草,青青入梦思。
画戟重门楚水阴,天涯欲暮共伤心。
南荆双戟痕犹在,北斗孤魂望已深。
莲花幕下悲风起,细柳营边晓月临。
有路茫茫向谁问,感君空有泪沾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