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明素上人归楚觐省

能将疏懒背时人,不厌孤萍任此身。

江上昔年同出处,天涯今日共风尘。

平湖旧隐应残雪,芳草归心未隔春。

前路倍怜多胜事,到家知庆綵衣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能容忍我这懒散不合时宜之人,不嫌弃像孤萍一样放任此生。
往年在江边我们有着相似的起落,如今虽天各一方却共享着世间的沧桑。
那片平静的湖面上旧日的隐居地或许还残留着冬雪,归乡之心并未因春色阻隔而淡忘。
前行的路上更怜爱那些美好的事物,料想回到家定会为穿上崭新的彩衣而欢庆。

注释

能将:能够接纳。
疏懒:懒散,不拘小节。
背时人:不合时宜的人。
不厌:不嫌弃。
孤萍:孤独无依的浮萍,比喻漂泊无定的人。
江上:江边,此处代指过去的生活环境。
昔年:往年,从前。
同出处:出身和经历相似。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这里指彼此相隔很远。
风尘:比喻旅途的劳顿或纷乱的社会现实。
平湖:平静的湖泊,也指代过去的隐居之地。
旧隐:昔日的隐居处所。
残雪:残留的雪,暗示冬去春来。
芳草:香草,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或忠诚的美德。
归心: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
前路:未来的道路,前行的旅程。
倍怜:更加怜爱,更加珍惜。
胜事:美好的事情,愉快的景致。
到家:回到家,回到故乡。
知庆:预料到会庆祝。
綵衣新:穿上新彩衣,比喻家庭团聚或喜庆之事。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灵一的作品,名为《送明素上人归楚觐省》。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美好回忆,同时也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能将疏懒背时人," 这两句通过设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于那些能够超脱世俗、淡泊名利之人的赞赏。"不厌孤萍任此身" 则是说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也乐在其中,不追求外界的评价和认同。

"江上昔年同出处,天涯今日共风尘。" 这两句回忆了过去与友人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以及现在虽身处天涯,却仍感受着相同的世事变迁。

"平湖旧隐应残雪,芳草归心未隔春。" 这里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的归隐之地能保持一份宁静和美好,尽管时间流逝,但内心的纯净如同初春的芳草依旧。

"前路倍怜多胜事,到家知庆綵衣新。" 最后两句则是对友人未来的祝福,希望他们在旅途中能遇到更多美好的事情,并且能够在归家之时,穿上崭新的衣裳,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情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祝愿,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雅的意境。

收录诗词(40)

灵一(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范律师往果州

终南千古后,独尔继卿名。

离障非今日,脩因是几生。

乱峰寒影暮,深涧野流清。

远客归心苦,难为此别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殷判官归上都

漾舟云路客,来过夕阳时。

向背堪遗恨,逢迎宿未期。

水容愁暮急,花影动春迟。

别后王孙草,青青入梦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哭卫尚书

画戟重门楚水阴,天涯欲暮共伤心。

南荆双戟痕犹在,北斗孤魂望已深。

莲花幕下悲风起,细柳营边晓月临。

有路茫茫向谁问,感君空有泪沾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宿天柱观

石室初投宿,仙翁喜暂容。

花源隔水见,洞府过山逢。

泉涌阶前地,云生户外峰。

中宵自入定,非是欲降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