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毅父提刑将至蒲见寄

骑报山云见旗脚,吏趋原雪没靴翁。

朅来定坐玄犹白,捷去还忧易又东。

他日江湖空白首,只今关陇有清风。

登瀛契分南迁梦,十五年来事事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骑马疾驰看见山巅飘动的旗帜,官吏在雪地中快步行走直到靴子被掩盖。
归来时静坐思考,黑白世界依然分明,快速离去又担忧未来会转向东方。
将来有一天,我在江湖上已是白发苍苍,如今的关陇之地却仍有清风拂面。
登上瀛洲的梦想与现实相符,十五年来的事情仿佛一切如初。

注释

骑:骑马。
报:报告。
山云:山上的云雾。
见:看见。
旗脚:旗帜的末端。
吏:官员。
趋:快步走。
原:平原。
雪:雪地。
没:淹没。
朅来:归来。
定坐:静坐。
玄犹白:黑白分明。
捷去:快速离去。
易又东:转向东方。
他日:将来。
江湖:广阔的江湖。
空:空旷。
白首:白发苍苍。
关陇:关中和陇右地区。
清风:清新的风。
登瀛:登上瀛洲(传说中的仙境)。
契分:符合。
南迁:南下迁移。
梦:梦想。
事事同:一切如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为《次韵毅父提刑将至蒲见寄》。诗中描绘了山间行旅的场景,骑者穿越山云,旗帜隐约可见;官吏踏着原野上的积雪,靴子几乎被掩埋。诗人感慨时光荏苒,曾经的壮志豪情如今只剩下对未来的忧虑,担心岁月易逝,壮志未酬。

诗人提到自己在江湖漂泊多年,已是白发苍苍,而关陇之地却仍有清爽之风。他以“登瀛契分”暗指自己的仕途,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南迁梦想的追忆,十五年来的生活变迁,似乎只有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未曾改变。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又有对时局变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对未来的期待。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自画山水寄无斁题其上

湘吴昔穷览,怀抱自难忘。

毫素开尘牖,江山入草堂。

寄君花县里,虚我竹林傍。

何物酬斯赠,清诗要一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自蒲赴湖早行作

小隐幽情薄宦身,五更骑马寿安尘。

春如流水行随客,晓与青山气逼人。

报国丹心千载事,对花霜鬓一番新。

秦吴绝域从来恨,我已能知莫问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自蒲赴湖至板桥逢杜谋伯

二年两度踏京尘,犹喜常逢杜子春。

文学老来从旧日,金兰同好更何人。

身惭随檄终难强,计欲归耕未敢陈。

正是桃花红似血,不应无酒但沾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别关景晖二首(其二)

笔陈云横未易陪,雁门端见压城摧。

栎中麋出君抟饭,地上蛇成我夺杯。

好在田园心事懒,罢休簪组鬓毛催。

稽山为有知章否,欲泛扁舟定却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