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关景晖二首(其二)

笔陈云横未易陪,雁门端见压城摧。

栎中麋出君抟饭,地上蛇成我夺杯。

好在田园心事懒,罢休簪组鬓毛催。

稽山为有知章否,欲泛扁舟定却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笔下描绘的云横天际难以相伴,雁门关前仿佛城墙被猛烈冲击。
树林中的麋鹿出现,你为它们觅食,地上的蛇蜿蜒,我却抢着饮酒杯。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让我懒得去理会俗务,不再佩戴官帽,让白发催人老。
稽山啊,你是否还记得那位才子贺知章?我想乘舟离去,不知能否回头。

注释

笔:书写工具。
陈:陈列,描绘。
云横:云彩横贯天空。
陪:陪伴。
雁门:古代边关名,这里指代边塞。
压城摧:城墙被攻破,形容战事激烈。
栎中:树林中。
麋:鹿的一种。
君:你。
抟饭:寻找食物。
地上蛇: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或挑战。
夺杯:抢夺酒杯,借酒浇愁。
田园:乡村生活。
心事:内心的想法和忧虑。
懒:懒得去理会。
罢休:停止,放弃。
簪组:古代官员的冠饰,象征官职。
鬓毛:鬓发,代指年龄。
稽山:浙江绍兴的名山,贺知章曾隐居于此。
知章:贺知章,唐代诗人。
扁舟:小船。
却回:回头,改变主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别关景晖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笔墨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画面。首句“笔陈云横未易陪”,暗示了诗人与友人关景晖之间的文才较量,表达出对关景晖才华的敬佩和难以匹敌的感觉。次句“雁门端见压城摧”则运用比喻,将友人的才华比作压倒城墙的力量,形象生动。

第三、四句“栎中麋出君抟饭,地上蛇成我夺杯”,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宴席上的豪情,通过“麋出”和“蛇成”的夸张描述,表达了两人饮酒作乐、畅谈人生的热烈场景。第五句“好在田园心事懒”,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事务的厌倦,体现了他的淡泊心境。

最后一句“稽山为有知章否,欲泛扁舟定却回”,诗人以稽山的隐逸典故自问,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暗含着对关景晖是否愿意一同归隐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刻,展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吴松道中二首(其一)

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

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

系帆凌震泽,抢雨入盘门。

怅望夫差事,吴山閟楚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呈曹子方

曹子金门等陆沉,壮年裘马四方心。

檄传白羽从沙井,诗写红巾遍武林。

兵甲胸中无敌国,丝桐世外有知音。

相逢不饮何为者,祗作寒厅拥鼻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求仁复示怨句次韵

闻说高情久沉寥,絷维谁与永今朝。

五车犹累方书好,万物先从辩说彫。

已向季咸心独醉,更缘顺子意都消。

清秋璧月凉如水,莫遣纤云翳紫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