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蒲赴湖早行作

小隐幽情薄宦身,五更骑马寿安尘。

春如流水行随客,晓与青山气逼人。

报国丹心千载事,对花霜鬓一番新。

秦吴绝域从来恨,我已能知莫问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自蒲赴湖早行作》。诗中,诗人以“小隐幽情薄宦身”开篇,表达了自己身为微官之人,内心深处渴望隐逸之情。五更时分,他骑马穿行在寿安的尘土中,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早起赶路的匆忙。

“春如流水行随客”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将春光比作流水,既写出季节的流转,也寓言了诗人自身的漂泊不定。“晓与青山气逼人”则通过早晨的清新空气和青山的峻峭,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清爽和对自然的亲近。

“报国丹心千载事”表达了诗人忠心报国的志向,但又感叹为国事操劳,岁月匆匆,两鬓已生霜白。“对花霜鬓一番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秦吴绝域从来恨,我已能知莫问津”,诗人借秦吴两地的遥远,抒发了对国家边疆的忧虑以及个人无处施展抱负的无奈,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忧国之情和自我解嘲之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诗人早行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壮志豪情,又有隐逸之思,体现了宋词婉约与豪放并存的特点。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自蒲赴湖至板桥逢杜谋伯

二年两度踏京尘,犹喜常逢杜子春。

文学老来从旧日,金兰同好更何人。

身惭随檄终难强,计欲归耕未敢陈。

正是桃花红似血,不应无酒但沾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别关景晖二首(其二)

笔陈云横未易陪,雁门端见压城摧。

栎中麋出君抟饭,地上蛇成我夺杯。

好在田园心事懒,罢休簪组鬓毛催。

稽山为有知章否,欲泛扁舟定却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吴松道中二首(其一)

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

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

系帆凌震泽,抢雨入盘门。

怅望夫差事,吴山閟楚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