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梨花

紫薇红槿外,忽见此花娇。

纵被秋阳暴,何愁香雪消。

梦回云冉冉,春远夜寥寥。

魂隔梧桐雨,时吹玉笛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在紫薇和红槿之外,突然看见这朵花如此娇艳。
即使遭受秋阳的强烈照射,又怎会担忧它的香气和洁白如雪的花瓣消散呢。
梦境中我回到云端,春天已远去,夜晚显得格外寂静。
我的灵魂隔着梧桐雨,时常被悠扬的玉笛声召唤。

注释

紫薇:一种落叶小乔木,夏季开花,花色紫红。
红槿:一种落叶灌木,夏秋开花,花色鲜红。
秋阳暴:秋天强烈的阳光照射。
香雪消:形容花香消散,花瓣洁白如雪。
云冉冉:形容云彩轻盈飘动的样子。
春远:春天已经远离,暗示季节变迁。
魂隔:灵魂相隔,可能指心灵上的距离或思念之情。
玉笛招:用玉笛吹出的乐曲召唤,可能象征着某种情感的呼唤或期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和美好事物无法长存的感慨。紫薇与红槿,一般都是常见的园中植物,但在这首诗中,它们成为了背景,突显出“此花娇”的特殊之处。这朵花以其娇嫩优雅吸引了诗人的注意,尽管秋日阳光强烈,花儿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香气和洁白,没有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凋零。

梦境中的云层悠悠,春天似乎离得很远,而夜晚则显得格外寂寞。梧桐树下的小雨隔绝了诗人的魂魄,这里可能暗示着某种情感上的孤独和遥不可及。玉笛的吹奏,如同一种召唤,或者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追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梦境和音乐的穿插,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与留恋,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哀愁和无奈。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典诗歌。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九日次程公明韵

风帘猎猎傍檐斜,问酒来投野老家。

佳节已逢重九日,东篱未见两三花。

科头坐石从吹帽,拭眼看山似隔纱。

七里冈前归路闇,月悬破镜忆秦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九日诸友屏峰上方登高得登字

天借重阳一日晴,因过竹院远寻僧。

翠屏晚对无人共,画栋朝飞与客登。

旋摘菊花浮腊酝,待分贝叶读秋灯。

馀生有暇须行乐,漫向松冈叹废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九月八日持螯

趁晴明日拟登高,十里龙山肯惮劳。

但愿有钱堪对菊,莫愁无手可持螯。

虱官只合辞归去,鼠腹安能赋老饕。

行见白衣人送酒,已拚痛饮读离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二十五日东风少定辛丑夜西风再作

东风已扫九衢埃,何事飙轮去复回。

秋信蘋洲凉渐迫,人家蓬户昼难开。

低田受水祥禾偃,乱石飞空巨木摧。

见说长淮旱无雨,蜚蝗几欲渡江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